2017年1月29日 星期日

過年北九州之旅 Day5. 長崎-江戶幕府唯一對外貿易港「出島」


1/29(日)行程規劃:
 9:08- 9:27 搭乘「長崎本線海鷗號かもめ」由「諫早」至「長崎」
 9:40- 9:50 ホテルウィング・ポート長崎(長崎翼港飯店)check in
 9:50-10:10 早餐--長崎駅,角煮鰻頭岩崎本舖
10:15-10:22 搭乘「長崎電軌」由「長崎駅前」至「出島」
10:25-12:25 出島
12:25-12:35 步行至長崎港遊覽船碼頭
12:45-15:30 軍艦島周遊
15:30-15:50 步行至浜町中華街
16:00-17:00 晚餐--蒸蛋 吉宗 本店
17:16-17:26 搭乘「長崎電軌」由「西浜町」至「石橋」
17:26-18:00 大浦天主堂
18:01-18:20 搭乘「長崎電軌」由「大浦天主堂下」至「長崎駅前」
20:00-21:00 長崎駅おみやげ街道
21:00-宿ホテルウィング・ポート長崎(長崎翼港飯店)

交通工具:長崎電軌

長崎的「出島」,其實與日本鎖國歷史息息相關,會來到出島也是臨時決定的,因為預訂的由布院之森列車時時間變更了,我們在長崎的時間多出一個上午的空暇,所以當下決定把行程稍作移動,並增加了出島這個景點。

出島是一個曾在日本江戶時代長崎港內的扇形人工島、外國人居留地。在西元1641年到1859年期間成為荷蘭商館所在地。在鎖國政策實行期間,出島是日本對西方唯一的開放窗口,出島也是接替平戶成為江戶幕府對外貿易的唯一關口,也因為這樣吸引了我們的注意,既然前天都已經去過平戶了,那來趟出島行應該也可以算是補上這段日本貿易歷史了吧!

前往出島非常簡單,搭乘長崎電軌1號或2號,往築町、正覺寺下方向的電車都可以搭乘,車資單程120円,第三個停靠站下車,約5分鐘車程,相當輕鬆愉快。

一下車,左手邊的人行道上,就出現「史跡 出島和蘭商館跡」的石碑,前方的水門,即是出島的西南側入口,進入入口後右手邊有料金所,參觀門票510円。水門前方還有銀行的吉祥物在招呼大家,如果他是機器人的話應該會更有意思呢!

此水門為出島的西南端,也是船舶乘降場(荷揚場),此處還遺留著石垣的構造。事實上,因為出島是一個人工島的構造,在水門以西及以南的地方,江戶時期仍是海面,直至明治維新後,長崎港的發展讓土地面積持續增加,才讓土地面積向外延伸的。

水門附近的遺構中,也可以看到荷揚場兩次不同時間建築的石垣痕跡。

出島的消失,可以追溯自西元1855年幕府與荷蘭簽署《日蘭和親條約》。西元1856年幕府發布出島解放令,取消對荷蘭人的監視、准許荷蘭人在長崎市街活動。至西元1904年因政府為改善海灣而被填平,成為了現今長崎市的一部份,原有出島的範圍部分成為道路。1996年時長崎市政府出資170億日圓,開始進行重建出島的工程。第一期工程在2000年完成,第二期工程在2006年完成,至2010年為止,在島上加上堀,回復扇形輪廓。因此出島的復元到我們參觀的這天,也不過是這6~7年的事情而已。我們從西南側入口進入出島,剛好可以順著路從東北側出去。西南側可以馬上看到一番船船長的房間、一番藏與二番藏(倉庫)、商館長(カピタン)房間、商館次長(ヘトル)房間等等。

從出島中央的道路往內看,弧形的輪廓正是出島扇形構造的證據。

雖然是復元的場景,但整個出島仍然充滿濃厚江戶風,穿個和服來此拍照應該也很不錯。

整個出島的復元,是以出島後期的建築物為主(西元1820年後),其中包含解除荷蘭商人監視令後,荷蘭人在此興建的出島神學校。因此江戶風建築與明治西洋風建築並存。

首先先來到一番船船頭部屋,及船長與商館員的居住空間。

船長的起居室雖然相當大,但可以想像,就算每天住這麼大的房間,一想到走出屋外卻不能再往島外的其他空間移動,還是有種被囚禁的感覺啊。

船長與船員的房間,復原了部份簡單的家具。

一番船船頭部屋旁的對面即是ヘトル部屋,真的有和服體驗,如果想在出島拍一下復古情懷的照片,來此租借或許是不錯的選擇唷。

一番船船頭部屋旁,則有一番藏與二番藏,都是作為倉庫使用,而當時最大宗的物品就是用著稻草包覆起來的砂糖,屋內還有大型的天平,可以秤量商品的重量。

一旁還有古繪圖畫出當時計量商品的盛況。

一番藏、二番藏還有許多關於出島的資料介紹。

出島出土的瓷器、出島的構造、出島建築物的復元參考、以及建築物模型的解說,都蠻詳盡的,不過可惜只有日文與英文,可能會看得比較吃力一些。

出島既然是對外貿易的場地,許多商品經此地交流,包含日本輸出的瓷器、布料,輸入的包含香料、砂糖還有皮草、象牙等奢侈品。

大阪的銅廠住友,所生產的銅磚也由長崎輸出。

肥前地區所生產的有田燒、鍋島燒等,也都利用長崎出口,而為了保護脆弱的瓷器,也用稻草捆綁起來,與砂糖有異曲同工之妙。

二番藏的地板也露出過去地面的樣貌,排列整齊的圓形石埋藏在地底數十年後又重見天日。

而當時從東南亞輸入的大宗就是這些熱帶地區才擁有的香辛料,此時的日本人開始在料理中加入香辛料以添增風味。

當然很重要的砂糖,更是開啟了長崎乃至於九州的甜點文化。除了長崎發展出了蜂蜜蛋糕外,前天去過的平戶,所製作的カスドース也是代表,另外還有嬉野的壽賀鯛金花糖、佐賀小城羊羹、福岡有名的千鳥饅頭等等。

還有甜點們的實物模型呢!

屋內也復元了儲藏砂糖所使用的帆布袋樣貌。

一番藏與二番藏的後方可以走到河岸處,對岸則是從前連結出島的海岸線,正確的說,在江戶時期,眼前的岸邊就是長崎港的海岸了。

由此處河道也可以看出出島的弧形構造。

出島的中段,看起來很氣派的建築物,是荷蘭商館館長的居住空間。日本人稱商館長為カピタン,不知道是否由Captain音譯而來,相當洋派的屋子,左右兩邊的樓梯直接上到二樓,應該也只有館長有這種享受吧。

商館長的房間跟船長比起來多了不少家具,還有聚餐的空間,生活感更加強烈,畢竟比起船長會出海漂泊,商館長身為出島的大老闆,時時刻刻都待在此地,也得為自己增加不少生活情趣才行。

二樓的陽台空間可以一覽出島街道上的風景。(但整齊的窗格宛若身處鳥籠中,讓人不禁心想什麼時候才能自由呢?)

商館長的部屋一樓還有親子互動空間,許多家長帶著小朋友在此進行一些問答與益智遊戲。

學荷蘭人用鵝毛筆沾墨水寫字的體驗,好像還蠻有趣的樣子。

而這個空間的牆面也有好好利用,除了說明出島的歷史外,還有出島「居民」的生活型態與娛樂(打撞球的樣子),並且說明了出島後期發展荷蘭醫學教學的歷史,而知名日劇「仁醫」中所提到的蘭方醫,就是指出島所傳入日本的荷蘭醫學。

出島的「居民」因為不得離開出島,故生活所需的水必須自行解決,出島本身是個人工島,自然無法再鑽探水井,於是利用石塊砌成儲水槽,以方便取得水源的構造稱為水溜。
上圖的筆者蘭人部屋是荷蘭人書記長所居住的屋子,下方窗戶較少的房子則是三番藏,各是有不同風貌的建築物。

筆者蘭人部屋中的展示則有許多西方傳入日本的物件,眼前這兩個不同型態的機械,都是鐘呢!

屋中也保留了過去所挖掘出的遺構。

還有相當多的展示品分布在不同的房子中,包含挖掘出來這麼大的動物骨骸,出島的「居民」大都是肉食性的民族,因此蓄養牲畜或是處理掉整隻動物當作食物後就地掩埋也是相當有可能的。

還有用投影的方式,生動的介紹出島歷史。

這張大型的繪圖並不是長崎或是日本的任何一地,這運河構造的城市,是荷蘭東印度公司所佔領的印尼雅加達。

世界上其他與荷蘭有關的貿易港口還包含了台灣的台南(上圖,右亦為雅加達),下圖的新加坡麻六甲、長崎平戶、泰國大城等。

因應貿易的活動,有田燒的瓷器們,也可以發現英文字體,或西洋傳入的植物繪圖。

出島內的飲食,也真的都是無肉不歡,這種份量的肉食我們也真的只有在歐洲看到過啊!日本人一定無法的...

當然日本與荷蘭之間的交流,也必須要透過文字的互相學習,這個是仙台藩於江戶開設的蘭學塾的課本,看起來...相當深奧啊!

還有於歐洲製造傳入的織品,右側的居然織入了日式的三葉柏紋,很特別。

日本製的西洋風製品,還有歐洲傳入的書籍、印鑑與錢幣。

還有連結著長崎港的出島橋柱。

再度出現的計量秤,還有爐火跡的遺構。

位於舊石倉(考古館)的展示品也非常多,舊石倉是已經進入明治維新後坂本龍馬的海援隊也曾使用過的建築。照片的右側有許多出島出土的文物,左側則介紹了當時唯一能自由進出出島的日本民眾是游女,有賣藝不賣身的藝伎,當然也有...出島的「居民」大都是男性航海員,所以有需求也是難免的吧...

出島出土的動物骨頭、有英文字樣的瓷器、荷蘭商船模型、西洋手槍與子彈,舊石倉內真的滿滿的考古文物啊。

戶外除了建築物也有些東西可以看,這是西元1826年為了紀念對商館醫有貢獻的E.Kaempfer與C.P.Thunberg兩位學者所建的石碑,當然是以荷蘭文書寫,距今也快200年了,是長崎縣指定史跡。

バドミントン(羽毛球)傳來之地碑,原來日本的羽毛球運動也是自出島輸入的呢。

位於出島中央北岸的位置,就是當初連結長崎港的出島橋的位置,對岸正在進行工程,似乎也打算重建出島橋,到時候出島的樣貌就更完整了。(已於2017/11/24完成,現在的出島已有出島表門橋可以參觀囉!)

此處的兩個看板,右邊的說明了出島當時禁止除了遊女與僧侶外的日本人進入,也禁止荷蘭人出來的張貼佈告,左邊的看板則是說明了出島的範圍以及扇形面積的空拍照。

出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復原建築物,就是通過出島橋後真正進入出島範圍中的表門,這時長崎不穩定的天氣突然下起了大雨...

在表門以東的部分就比較少建築物了,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庭園以及有著許多昔日荷蘭商館人物頭像的裝置藝術。

出島的東北角,還有一個完整的「ミニ出島(迷你出島)」復原模型。

站在北側,出島橋的前面,可以看到出島的人工島構造,也是以石垣築起的,模型所呈現的建築物,比目前已復原的還要多。

以古繪圖來對照,除了建築物外,東側的確有許多的菜園,還有養牛豬的小屋與圈舍,而協助出島飼養牲畜的除了荷蘭人、日本人外,據說還有黑人(當時為奴隸)。

出島東側的唯一一棟建築「舊出島神學校」,則是建於西元1878年出島廢止後的時期。濃濃的明治西洋樓風格,是日本現存最古的基督教(非天主教)神學校,目前除了是東側的料金所與賣店外,二樓部分也作為會議室與出島史料圖書室之用。

我們在出島待了大約兩個小時,其實走馬看花,初步了解出島的樣貌時間是夠的,但如果要好好的把每一份資料都看完,兩個小時絕對不夠啊!此為東側出口外「史跡 出島和蘭商館跡」石碑,大正年間設立的,石碑本身也是歷史悠久了。

最後離開出島,跨過東北側的鐵橋,再回首看一眼出島,這代表日本江戶時期鎖國貿易的歷史,以及荷蘭人對日本的種種影響,也看看這百年前長崎的海岸線,如今出島身後的高樓林立,日本與海爭地的景象也在此呈現。

史跡 出島和蘭商館跡
地址:長崎県長崎市出島町6-1
電話:095-829-1194
開放時間:8:00~21:00  (最終入場20:40)
網址:http://nagasakidejima.j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