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3年歷史的山形第一能量景點-「山寺」
雖然這次楓葉季行程沒有特別安排山形縣的景點,但其實來到了仙台,要前往山形縣最知名的能量景點「山寺」是相當方便的事。「山寺」的名聲,當然我們已經聽過不知道幾百幾萬遍了,這次能夠在楓葉季造訪,也算是天時地利人和啊。
山寺全名為「宝珠山立石寺」,創建於西元860年,天台宗的慈覺大師造訪此地時,用砂金千兩、麻布3,000匹,向地主購買了周圍10里見方的土地,整合了300多座寺廟與佛塔,使其成為天台宗東北的代表靈山。並從本山延曆寺請來不滅法燈,加上慈覺大師靈位的持續燒香,以及從本山傳來連續四年不間斷的寫經,成為守護山寺的三大護法,至鎌倉時期最為繁盛,後因室町時代捲入戰火而衰。江戶時期,賜與1,420石奉祿,使得塔堂可以再度被整建,西元1689年,徘聖松尾芭蕉造訪,留下名句「閑さや 岩にしみ入る 蝉の声」(寂靜、卻有蟬聲穿透岩石)而使山寺聲名遠播(資料來源:宝珠山立石寺官網)。山寺位於山形市中心東北方15公里處,標高200公尺的山壁上,現有設置JR仙山線的山寺駅,交通相當方便,不過要爬上山寺,要先經過千階石階的考驗,還是要考驗一下腳力的。
宝珠山 立石寺(山寺)
地址:山形県山形市山寺4456-1
電話:023-695-2843
交通手段:「JR仙山線」至「山寺」,步行450公尺至石階段入口處
營業時間:08~16時
所要時間:3.5小時
我們從仙台駅出發,約一小時可以抵達山寺駅,月台上就有山寺的地圖與開山年代、不滅法燈、芭蕉來訪的招牌。
站在月台上往北看,就可以看到對面上上的多處巨石,以及山上的建築物。久仰大名的山寺,我們終於見面啦!
仙山線大部分為單線通行,因此車站成為雙向列車迴避的好所在,我們抵達時,剛好從山形開來的列車也抵達,兩方向的下車遊客都相當多,還有不少帶著行李的遊客前來,不過中島式月台的山寺駅無論從哪個方向下車,都需要走一段樓梯,而山寺駅是沒有電梯的,帶著大型行李來住宿的話,要留意一下唷。
山寺駅落成於1933年,也是歷經90年的木造老站,相當古樸有韻味。
車站的廁所外,就有一排寄物櫃可以使用,但數量不多,且以舊的投幣式寄物櫃來說,小500中600大800円這樣的價格,有點貴啊。
來往山寺的列車每天有18班之多,幾乎是一小時一班車,所以可以輕鬆安排行程,不用怕趕車的時間。每天也有3班快速列車,但實際上只比一般列車省8分鐘而已(山寺至仙台區間)。
我們造訪的這天是周六,遊客真的相當多,日本遊客與外國遊客幾乎各半,車站前就相當熱鬧了。我們抬頭看看眼前的山,想到許多遊記提到攻山寺很需要體力,但我們覺得這高度,跟我們爬過的很多山城比起來,好像輕鬆很多啊😎。
從車站走到山寺登山口大約450公尺,途中可以看到許多食堂、名產店,還有與車站一樣古樸的旅館,感覺就算拎著行李翻越車站月台來住也是很棒的選擇耶。
不知道是不是假日的關係,從縣道19號進入「山寺宝珠橋」的道路,限制車輛進入,成為「步行者天囯」的管制區。
這樣行人走過這座橋可以完全不用擔心車輛,相當舒服,真天國!
山寺宝珠橋橫渡的立谷川,在乾水期的秋季水位不算高,兩岸有一些小楓葉,右側的巨石稱為「对面石」,上方還有大面窗可以看著河景的餐廳。
走沒多久,就可以看到山寺的入口了,不過這看起來歷史悠久的木製山寺行事布告已經看不出來字體了。
一旁就可以看到山寺的登山口,偌大的石碑旁,石階梯計數開始?不過還不用擔心,這邊只是爬上山寺的「根本中堂」,還沒開始真的上山。從石碑也可以看到,山寺也被指定為「史跡名勝」。
爬上階梯後,馬上可以看到立石寺的本堂「根本中堂」,堂中有傳自比叡山延曆寺的「不滅法燈」,立石寺不論遭受什麼風雨戰亂,都沒有讓法燈熄滅,持續了1100多年。站在本堂前方馬上就可以感受到莊嚴肅穆的氣氛,我們也參拜一下保佑旅途的平安。
本堂一旁的石板路上,還有小石佛。因為就在路中間,抱著恭敬的心,走路時不要踢到啊。
本堂往山上的路上,就有一棵超大的銀杏,已經轉黃。一旁日枝神社的鳥居搭配下,很有氣勢。
這棵大銀杏是日枝神社的御神木,樹高30公尺,也是山形縣內最大的銀杏。解說上寫到昭和47年(1972年)時遭受暴風,最上方4公尺處折損,但經過數十年後,仍然相當有活力,現在的樹勢幾乎已經挽回。
大銀杏守護著鳥居前方的日枝神社。雖然沒有說明銀杏的樹齡,但肯定也是百年以上。
雖然地上很多落葉了,但樹上其實還蠻茂密的,我們來的時間也算剛剛好。
日枝神社也是山寺地區的總鎮守神社,神佛合一的境地內與立石寺並存。
山寺因松尾芭蕉的造訪而聞名,日枝神社前方還有芭蕉與其弟子曾良的塑像。
在日枝神社西側不遠,就可以看到山寺的石階梯入口,先來瞧瞧一旁大型的案內板,更可以清楚明瞭整個山寺的構造。
一旁就是山寺石階段的山門,匾額寫著「關北靈窟」,茅草的山門很有味道。
拜觀料(門票)在一旁的受付購買,300円,門票上也有簡單板的山寺案內圖,正面則有天皇的賜印。
山門旁的石燈籠一旁,就有火紅的楓葉,也是我們挑選這個季節才來山寺的原因啊。
穿過山門後,就是真正的石階段計數了,據說有1,015階,不過大都相當平整且有扶手,應該相當輕鬆。
途中的小地藏,插的不是香,而是小風車,隨著風吹拂轉轉轉的,令人療癒。
跟著人群爬爬爬,沿途古木參天、巨石環繞,雖然觀光客不少,但大家都很專心的爬,沒有太多的喧鬧,誰也不想破壞這份閑靜。
越往上爬,因為巨石蠻多的,一些路段的石階段會卡著巨石,或是變成超窄,也是蠻有趣的。
石階段中段出現的「せみ塚」(蟬塚),是呼應松尾芭蕉的俳句中出現的「蟬聲入石」,芭蕉當年將寫著俳句的短冊埋於此,因此稱為蟬塚。
蟬塚之後的「彌陀洞」,是利用山寺的巨大擬灰岩雕塑的石佛,最高達4.7公尺,形成宗教文化的殿堂。
一旁還有平安時期的石佛,特別搭建了小屋頂替祂遮蔽。
從山門開始,大約20分鐘後,我們來到的仁王門,從這裡開始,進入山頂立石寺的境內。仁王門旁也有楓葉的迎接,真是太棒了。
仁王門重建於西元1848年,兩旁安置了仁王像,據說可以阻擋有邪心的人通過。後方的閻魔王還會記錄通過的人過去的行為。
仁王門右側的岩穴裡,安放了亡者的骨骸,也是一種安葬方式。
我們通過仁王門時,恰巧與到背負貨物上山的揹伕,看著他背上的兩大箱,沒有什麼行李的我們跟他比起來怎麼可以喊累呢?繼續爬!
從仁王門後方的石階梯往左上方看,就可以看到入定窟、開山堂與納經堂了。
仁王門後方右側則可以看到僧侶修行的「山內寺院」,後方還可以看到「胎內くぐり」與「胎內堂」。
「山內寺院」後方可以看到一棟不是寺院型態的平房,但卻擠滿了人,原來這是立石寺境內的山頂賣店。這裡可以買到明信片、磁鐵、鑰匙圈等各種紀念品,我們也買了不少😄。
繼續往上走,可以看到「最上義光公御靈廟」,這裡供奉了山形霸主最上家最強的當主最上義光與其家臣10人的牌位。不管後面的藩主是誰,最上義光奠定的基礎,還是讓山形人最為感念。
再往上走,來到遊客可以抵達的最深處-「奧之院」,一旁則有「大佛殿」與前方的「金燈籠」。大佛殿內恭奉了高五公尺的阿彌陀如來金身,保佑信眾千餘年,據說奧之院的階梯,一階一階慢慢爬的話,可以讓煩惱消去,幸福自來。
前方的金燈籠,雖然金箔的部分已經剩餘不多,但精細的雕工仍值得細看,2023年7月也甫被指定為山形縣指定有形文化財。
大佛殿西側的「三重小塔」(
不是新北三重的小塔),是製作於西元1519年的重要文化財,實物是木造的小寶塔,位於石窟之中,現在用木柵欄保護住,可以近距離觀看,但拍照效果不佳。
「三重小塔」前可以看到下方各院的屋頂,山寺的建築規模其實都蠻大的,在沒有車道的狀況下,所有建材都是人力搬運上來,實在厲害。
在另一條路「最上義光公御靈廟」的後方,有一座「紀念殿」,這是明治41年(西元1908年)當時還是太子的大正天皇,來到山寺時的休憩所。
此處可以用更好的角度看到對面山壁上的石窟與「胎內堂」。「胎內堂」是修行者才可以前往地方,一般參拜者禁止進入。
據說過去從這邊意外墜落的人非常多,拉近看好像有木棧板可以通行,真的這麼危險嗎?
放大範圍看就可以知道了,光要爬上岩壁就是一件很難的事了,我們還是看看那岩壁上的楓葉就好了唷!
往立石寺西側的區域,可以先看到「開山堂」與一旁佇立在石壁上的「納經堂」。這裡也是立石寺很經典的角落。
造型特殊的石燈籠旁,說明了開山堂與後方五大堂的由來。開山堂重建於江戶末期,供奉著慈覺大師的木象,一旁的納經堂則是供奉了不間斷寫經的經文,也是山內最古的建築物,目前被指定為山形縣重要文化財。
穿過後會先看到五大堂旁的「磐司祠」,一旁還發現了探照燈,難不成,夜裡的山寺會打燈?可惜我們不會待到晚上,不然就可以一窺夜晚的山寺景緻了。
「五大堂」是祭祀五大明王,祈求天下泰平的道場,也是山寺內景色最好的展望台,這裡當然是充滿了遊客,大家都想在最前方拍張山寺壯觀的風景照,這裡也成為山內最吵雜的地方。
堂內的屋頂與梁柱,貼滿了來參拜的公司行號,江戶、能登、水戶、淺草,各地都有。
不過也因為外國遊客很多,以為貼上公司行號標示跟國外隨便塗鴉的概念是一樣的,因此在堂內可以看到很多羅馬拼音的塗鴉,立石寺也特別貼了一塊告示,希望大家不要隨意塗鴉,不過,只有日文,老外還是看不懂啊!一旁還貼了QR CODE的語音導覽,只有英文與繁簡中文,當個中文遊客真幸福😄。
等待了一陣子,才終於輪到我們擠到五大堂的最前方,山寺前方的綠茵與車站前的小小聚落,讓許多觀光客覺得美,當然,這景色頗美,只是我們常常爬了更高的山城,看下去的景色完全不輸山寺啊!不過我們很幸運地剛好遇到停靠車站的列車。
不過蓋在巨石上的五大堂,木造的建築物可以承受這麼多遊客的載重,也是讓我們感到驚奇。
走出五大堂,原本一直雲很多的天氣突然放晴了一會兒,讓我們可以拍到納經堂與藍天的畫面,真是太幸運了。
有時不只往前看,往後看也可以得到美景。從開山堂處往山內看去,建築物與山壁洞窟的巧妙結合,這就是山寺。
比起山寺看出去的景色,我們更愛山寺本身,那佇立在巨石上的建築群,才是山寺的精神。
當然這個季節來,紅葉是一定要的。山內楓葉雖然不算多,但巧妙地出現在各角落,絕對是山寺最佳的點綴。
我們上山總共花了40分鐘,下山比較輕鬆,25分鐘就可以抵達了。在山下的山門前方,有一間「山門賣店」,門口正賣著山形名物「力こんにゃく」(力蒟蒻),剛好肚子有點餓了,先來一支充充饑吧。
山形的力蒟蒻,是把丸型的蒟蒻球串成一串後,以醬油底的高湯燉煮,煮到相當入味後,再沾一點黃芥末,除了蒟蒻QQ的口感外,醬油的香氣與芥末的點綴也讓這簡單蒟蒻可以有豐富的味道,幾百年來陪伴山寺參拜者的好味道,我們也嘗到了。而且1本100円,實在有夠便宜。
我們在店內看到了一張傳單,介紹的是東北的「四寺迴廊」,分別是宮城縣瑞巖寺、山形縣立石寺、岩手縣的中尊寺與毛越寺,我們昨天去過瑞巖寺了,今天來到立石寺,之後的行程還有中尊寺與毛越寺,咦?我們不就可以完成四寺迴廊了嗎!分別收集四間寺廟的朱印後,就可以得到特別的禮物。啊!先前沒有掌握到這個資訊,太可惜了,看來只能下次再找機會完成。
吃完力蒟蒻後,我們準備回車站。下山就走西側的道路,穿過立石寺「拔苦門」,代表我們的苦難都被拔除了。
西側下山出口處的羅漢像,後方的巨石也有許多石佛的雕刻。
一旁還有一顆名為「蛙岩」的巨石,不過我們拍攝的角度好像不太像,有看到GOOGLE MAP上其他角度的照片,還真的蠻像青蛙的呢。
從西側下山後,會在山寺宝珠橋的西側,剛好是我們剛剛沒有經過的地方,這邊可以看到対面石與対面堂。対面石是慈覺大師開山時就存在的,対面堂是祀奉著慈覺大師與獵人磐司磐三郎,相傳慈覺大師與磐司磐三郎兩人,在対面石上面對面地傳授佛教的奧義而得名。
雖然剛剛有吃過蒟蒻煮,但爬了半天山,午餐時刻一到還是會肚子餓,我們選擇車站前方的「えんぞう」(焰藏食堂),這間假日需要排隊的食堂,也是山寺地區的人氣餐廳。我們也等待了20分鐘才入場,寫好登記簿後,店家對我們說很抱歉,還要等待一下,並遞上熱茶,山寺地區的午後,時常颳起大風,在店外等待時還真的會有點冷,有熱茶就是貼心。
店內主要提供十割蕎麥麵,所謂的十割,就是完全以蕎麥粉製作,不加麵粉的蕎麥麵條,從食物模型到菜單,可以看到滿滿的蕎麥麵吃法,有板蕎麥也有竹簍蕎麥,還有各種搭配蕎麥的鍋物,相當豐富。店家也強調他們的蕎麥粉是無農藥的山形縣當地產蕎麥唷。
店內生意非常好,我們運氣好的被帶到只有兩桌的個室(包廂)中,可以遠離其他遊客的吵雜聲。
我們點了一份十割山形芋煮鍋竹簍蕎麥麵1,500円,有份量剛好的竹簍蕎麥麵,還有一鍋山形芋煮。蕎麥麵可以使用沾麵汁(左下),或直接沾芋煮鍋吃。
山形芋煮是我們都很愛的鄉土料理,裡面有小小的里芋,煮的爛爛的,很好入口,湯頭有鮮甜的菇類與大蔥加持,是相當溫醇的料理。
竹簍蕎麥的份量大概就是一人份,食量較小的人來說應該剛剛好。十割的麵身也呈現較粗糙的感覺,在嘴裡咀嚼可以感受到蕎麥的香氣。
另一份十割鴨鍋板蕎麥麵2,100円,可以看出來蕎麥麵的分量較多,應該有竹簍蕎麥的兩倍,對於食量比較大的人來說,應該可以滿足。
鴨鍋當然就是一鍋滿滿鴨肉的美味鍋物了,高湯美味,鴨油香甜,鴨肉片軟嫩,還有粗壯的大蔥,根本大蔥鴨嘛!😋
不知道是焰藏的料理太好吃,還是我們剛爬完消耗很多能量,我們不到半小時就吃完了,覺得來參拜雄偉的山寺後,吃碗鍋物加蕎麥麵,真的是很棒的組合。
山形蕎麦の焔藏 山寺店
地址:山形県山形市大字山寺4273-1
電話:050-5485-6748
交通手段:「JR山寺」,步行20公尺
營業時間:11:00~17:00年中無休
支付方式:現金、信用卡
吃飽再度回到山寺駅,山寺駅是無人站,也沒有閘口,只有交通卡可以使用,我們拿著PASS就直接進站即可。
通往月台的長廊還有山形出身的美女藝人橋本愛實的防詐騙廣告,「愛實也不會把存摺給任何人唷」。
其實車站建築物旁,還有一個瞭望台「山寺駅 見晴台」,進出口在車站旁的樓梯,來到月台就過不去了唷!我們離開山寺駅前也來去看一下吧。
見晴台上可以遠眺五大堂、開山堂等建築被紅葉包圍的樣子,剛剛從五大堂上看到車站,現在我們還可以看回去😆。
往右邊看,還可以看到遊客抵達不了的「釈迦堂」,修行者專屬的釈迦堂,也是建在巨石上,相當險要的地形,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到得了的。
左側則有一塊名為「香の岩」的巨石,呈現垂直面的巨石,還有不少受到侵蝕而出現的,遠看好像一對對眼睛與我們對望,蠻有趣的,也相當奇特。
征服山寺,就好像我們征服百大、續百大裡的山城一樣,雖然沒有蒐集四寺迴廊的朱印,但感受到滿滿的能量與歷史,回到平地的時候也是滿滿的滿足感。雖然山寺的楓葉並不算豐富,但偶爾出現的點綴,更顯珍貴,而且這個季節氣候相當舒適,不會爬到滿頭汗,可以相當輕鬆的完成,大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