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6日 星期二

2023 関東跨年-千葉-在地千葉氏的根據地「本佐倉城」(續百大名城)

百大名城「佐倉城」的兄弟城「本佐倉城」❔

千葉縣僅有一座百大名城「佐倉城」,早在2015年剛開始起步百大名城之旅時,就已經先行攻略了,當時就瞄到途中有著「本佐倉城」的指標,還差點以為到底是不是同一座城?直到續百名城推出後,才真的意會到,啊!原來「本佐倉城」與「佐倉城」真的是不同的兩座城,兩者距離約5公里,前者位於印旛郡酒々井町,後者位於佐倉市,以築城順序來說,前者早於後者,但後者目前已完全取代前者,成為真正的佐倉地區。

本佐倉城築於文明年間(西元1469~1486年),是由享德之亂初期的千葉氏內戰中勝出的馬加胤持之兄千葉輔胤所築。自平安時期起家的千葉氏宗家,因兩派分裂,趁著享德之亂關東政局不穩而造成的內戰,最後由馬加胤持擊敗原胤房後,改姓千葉取代宗家,但因胤持同年戰死,由其父之養子輔胤繼承千葉氏,並在位居水陸交通要衝的佐倉築城,當時就稱為佐倉城,傳承9代至1590年小田原之戰後,千葉氏以本佐倉城為主要據點超過100年。此後,松平忠輝、小笠原吉次、土井利勝依序進入本佐倉城成為佐倉藩,1615年時土井利勝築起新的佐倉城,本佐倉城因而廢城。

而千葉氏本家呢,既然都成為縣治名稱的千葉縣了,那千葉氏後代應該大放光明嗎?其實不然,小田原戰後當主千葉重胤領地被沒收成為浪人,重胤輾轉東北各大名之間未獲重用,本家各自歸農,自此鎌倉時期以來四百年望族的千葉氏滅亡,不勝唏噓。

本佐倉城為於印旛沼東南側,標高33公尺,稱為將門山的丘陵上,主要分為內郭與外郭,並以天然地勢與空堀來區分廣大的區域,家臣團屋敷與城下町都有完整的發展,由於廢城後政治中心轉移,本佐倉城並沒有留下任何遺跡,僅有土壘與空堀殘留,雖有部分門柱遺留,但在挖掘調查後也已埋回,現今城內無法看到,但在續百名城入選後,酒々井町即在城跡旁興建了一棟「国史跡本佐倉城跡案内所」當作本佐倉城的資料館,相當有心。

本佐倉城
地址:千葉県印旛郡酒々井町本佐倉825
電話:043-376-5747(国史跡本佐倉城跡案内所)
交通手段:「京成本線」至「大佐倉」步行1.4公里
營業時間:城跡24時、国史跡本佐倉城跡案内所蓋章處09:00~16:30(月曜日,周一休)
所要時間:2小時



因為住在船橋,前往本佐倉城不用換車,搭乘「京成本線」至「大佐倉駅」相當方便。同一條路線終點可達成田空港,也可以在趕飛機前順便攻城(誤)。

「大佐倉駅」是無人站,雙線通車與側式月台,沒有設置天橋,要到對向必須跨越鐵道,會有號誌管理。

雖然是無人站但還是有刷卡閘門。唯一的進出口旁就設置了續百名城「本佐倉城」的印章。

印章就在車站旁的角落,一旁還有車站的大紀念章可蓋,蓋完章就可以到對向搭車回船橋了...啊不是啦,我們是這麼偷懶的人嗎?更何況,「本佐倉城」旁的「国史跡本佐倉城跡案内所」館中還有一顆章呢,我們先試蓋在自己的蓋章本上,等抵達資料館蓋另一顆章後,再決定要蓋哪顆到集章本中。因為,車站的印章畢竟無人管理,墨水相當乾,蓋起來很殘念。

蓋完章走出出口,必須穿越鐵道往東的方向,才是前往本佐倉城的方向。

這天的天氣非常好,雖感覺不到很冷,但實際溫度只有個位數,凌晨時可能有接近0度,所以我們早上八點半抵達時,地面的植物還結了一層薄霜。

走出車站其實馬上就是一片田野,靠著GPS前進,在第一個需要轉彎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小小的「国指定史跡 本佐倉城跡」的路標。

繼續走一段路,一旁的丘陵出現土壘的樣貌,還有一根指標寫著「国指定史跡 本佐倉城跡 東光寺ビョウ(廟)」,從這邊開始,就已經進入本佐倉城的範圍了。

一旁的地圖,清楚地把本佐倉城的範圍標示出來,可以看到現在所在地,是過去東光寺所在的「VI郭」。使用羅馬數字標示不同的城郭,絕對是後世所加,戰國時期應該還不認識羅馬數字才對😂。

在往本佐倉城的途中,不時可以聽到後方的鐵路呼嘯而過的聲音,京成本線也是千葉線最繁忙的鐵路線,看到列車穿梭藍天下的田野間,感覺好舒暢啊。

我們先往城郭中心部前進,雖然太陽已經逐漸爬升上來,但地面的結霜仍然完全蓋過地面,絕對不是我們把照片弄黑白了唷😆。

馬上就看到了,像是虎口般的土壘,這裡應該就是過去本佐倉城的入口吧。

走上虎口處,右邊的指標寫著「空堀」,我們等等回程時還會經過,再過去看好了。

此處的虎口稱為「東山虎口」,抵達時,剛好太陽從虎口中竄出,像是迎接我們入城的感覺。

虎口的木板階梯上,也有一層霜。小小的冰晶其實蠻可愛的。

一旁有東山虎口調查時的空拍圖,可以看到過去這裡有兩層的柵門,形成狹小的內枡型空間,兩旁的土壘可以設置嚴密的防守。東山虎口進入後的左側,就是寬敞的馬場。

除了路徑狹小,還高低起伏。

路徑也不是一直線,這樣的設計對於進攻者來說會形成相當大的障礙。

來來來,人體比例尺來看看這東山虎口的通道有多狹小。

走進東山虎口,眼前的區域是本佐倉城的「IV郭」。

虎口內側的土壘,就名為東山,一旁有梯子可以爬上去看看。

爬上東山,比我們想像中的高不少,這應該不只是單純的土壘,已經是丘陵的一部分了。

東山前方的視野也相當遼闊,過去這邊應該也設有衛哨,可以一目了然城下的所有動態。

東山虎口後方的「IV郭」呈現梯狀向上的配置,具有防衛功能,這邊也立起許多的盾牌,模擬當時設置防衛線的樣貌,也是本佐倉城唯一的景觀設置。

以千葉氏家紋「月星」為圖案的盾牌,由下往上看,頗壯觀。

「IV郭」的斜前方就是東山馬場,這裡有一塊「本佐倉城」的石碑,隱身在一棵梅花樹下,合照的時候要低著頭,不然會撞到樹啊。

石碑旁邊有更詳盡的本佐倉城地圖以及簡單的說明,這張地圖可以看的出來,史料缺乏的本佐倉城,內外共擁有10個郭,包含無名的「IV郭」,內郭從「I郭」到「VII郭」,還有另外三個面積廣大的外郭,全城皆以土壘、空堀建構,以規模來說,是千葉縣境內最大級的古城。

在東山馬場內有兩年前剛興建用以取代原本也可以蓋章的另一個地點「酒々井町 中央公民館」的「国史跡本佐倉城跡案内所」。這棟簡便型的建築,也作為本佐倉城跡的資料館。

案內所前的本佐倉城旗,還有頭頂千葉氏家紋揹著「勝」字旗的吉祥物「勝っタネくん」(勝利種子君),本身看起來像是一顆種子,冒出的芽穿過頭盔,變成千葉氏的家紋,也蠻有趣的。

這裡有另一顆本佐倉城的印章,位於資料館的展示室與廁所中間的空間。因為不在館內,不確定是否在非營業時間內也可以蓋章。

不過這一顆章的狀況也沒有很好,試蓋的結果,雖然比起大佐倉駅的章略好,但中央部分還有一大塊缺少墨水的缺陷,蓋在集章本上,就是有那麼一點不開心。第61顆章入手。

走進資料館,義工阿伯很熱情的跟我們招呼。館內也有賣御城印與常設展的示圖錄,令人驚訝的是,圖錄居然比御城印還便宜啊!

館內主要以平面展示為主,搭配少部分出土文物,開頭就以千葉氏的崛起開始介紹,到本佐倉城的築城、關東的政局紊亂、千葉氏與北条氏的關係,最後以千葉氏滅亡、本佐倉城廢城、佐倉藩新建佐倉城為結束。

館內還有相當細緻的本佐倉城模型,但是壓克力超級反光,很難照得清楚,可惜啊!

另一面主要介紹本佐倉城是怎樣的城,對於城內的每一個構造有詳細的解說,花點時間仔細看一下,對本佐倉城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下方還有城內出土的陶器展示。

一旁有城內出土的茶道用具,茶臼與茶碗都相當完整。

資料館的中央地板,則是一大幅的現況空拍圖,可以比對今昔的地理位置,也可以發現本佐倉城過去外郭的位置,現在大多已成為田地了。

千葉氏雖然在戰國時期是被公認的弱國,但也巧妙地在上總國北部存活了不短的一段時間。這張地圖也可以看出來,本佐倉城就位於千葉氏領土的中央部,北部的印旛沼當時範圍也遠比現在大,本佐倉城正是水陸交通的要衝。

離開資料館,要正式開始攻城,本佐倉城內每個區域,都有這樣的小小石碑標示現地的名稱,還蠻方便辨識的。

從「IV郭」走入城內,馬上會看到一個分歧點,往左是「城山」的位置,右側則是「奧ノ山」。

分歧點上的說明板,也製作的相當簡單明瞭,往「奧ノ山」的路徑,在挖掘調查時,找到了土塀與門的痕跡,雖然沒有精美的CG復原,但簡單的標示,仍可以看出來過去遺跡的位置。

照順序來,我們先往所謂「I郭」的「城山」區域,這裡的地勢較高,是城內最高的區域。

爬上土壘後,還有另一條分岐點也可以往「奧ノ山」的方向。

繼續往內走,路線有點蜿蜒。

突然小徑的前方有一片開闊的感覺,原來這裡是城山區域的「虎口」,一旁的說明板中,也有這裡發現柱穴的說明,不過實際上已經埋藏在土中,看不到柱穴的樣貌了。

照位置研判,柱穴應該就在這個區域。柱穴之內,就是「城山」區域了。

整個城山虎口的後方,包含塀跡、門跡的主柱、控柱,還有木橋的設置,都一一標示出來。

城山就是城主主殿的所在(圖中的位置),挖掘調查時,發現建物群的遺跡,甚至還有庭園與池塘的遺構,是城主主要的生活區域。

建物群包含最大的主殿、集會的會所、2棟櫓,共11棟建築物遺跡。

整個城山區域將丘陵部剷平,形成相當寬廣的空間。

東側則可以看到「国史跡本佐倉城跡案内所」所在的東山馬場。

城山中位於會所一旁的小建築物跡,推定為「茶室」(上圖),會所沒有標示出來,但茶室有。下圖則是位於園池南方的築山遺跡。

在每個區域的石碑後方,還有QR Code導覽,用手機掃一下就可以獲得資訊了,不過其實只有少少的文字描述,也可以在剛剛的資料館中先把各區域的介紹拍起來比對,可能更詳盡。

接著我們往「奧ノ山」的方向前進,山路不難走,突然出現的竹林倒是山城中比較少見的。

大概2分鐘就可以抵達「奧ノ山」。這裡是千葉氏的守護神「妙見宮」的所在。

西側在挖掘調查時發現了疑似「妙見宮」的石壇基座,長達15公尺。並且分析出植物油的成分,過去應該有相關的儀式與日常管理所需的燈油在這邊使用。一旁原本有一株400年的松樹,但只存活到大正12年(西元1923年),現在已經看不到了。

「奧ノ山」的面積也相當廣大,比城山還要大,但這裡目前留有的遺跡只能證明妙見宮的存在,或許是祭祀用的廣場或區域,所以保留了廣大的空間。

「奧ノ山」旁的區域是「倉跡」,由四段平坦的空間組成,挖掘出許多陶器與生活用品,也被推測可能是城主的近侍或公務人員留宿的地方。西側則有很深的空堀相鄰,雖然設置有梯子,但一旁的告示寫著,這是管理用的梯子,一般參觀者請不要隨便攀爬唷,很危險的。

沿著倉跡往北走,可以來丘陵地北側的突起部分,這裡有一座小小的諏訪神社。

鄰著倉跡部分的「III郭」是逐漸往下的地勢,回到平面後,就可以往西側的「東光寺ビョウ(廟)」前進,這裡與東山虎口一樣,有另一個「南奧虎口」,都是本佐倉城北側的玄關,也有門跡與通路跡的發現。

「東光寺ビョウ(廟)」的入口沒有指標,我們一度懷疑到底在哪,但看到竹林間有一處開闊的小徑,那應該就是這裡了。

沿著路徑走進去,左側土壘上方就是倉跡,右邊則是另一塊區域「セッテイ山」(Setti山),「東光寺ビョウ(廟)」內的遺構與出土物不多,實際用途並未能得知。只有北向突起部分,可能有櫓台的存在。

走著走著路徑開始變狹窄,變成倉跡與セッテイ山之間的空堀(上圖),空堀一旁有往セッテイ山的入口(中圖),但這段山路只能走到一半就必須折返,前方的路徑怎麼了也不得而知,總之就是抵達了セッテイ山(下圖)。セッテイ山的名稱有點有趣,是「接待」的意思,所以這邊有「接待郭」的別稱,調查挖掘時也有出土不少建物跡,不過セッテイ山的周邊都是高達10公尺的深堀,加上嚴密防守的虎口,因此又有「人質郭」的推定,因為千葉氏在戰國末期長期與周邊列強戰爭,因此可能有這樣的需求而設置的區域,周邊也研判有強而有力的家臣屋敷存在著,以看守被囚禁的人質。

這張圖示可以看出來兩旁的土壘高達10公尺的深堀,孤立了右側的セッテイ山。

セッテイ山附近的竹林小徑,種類都是「金明竹」,是一種綠色與淺黃相間的特別品種,許多地方還將之列為天然紀念物。

仔細一看,真的發現不少黃綠相間的竹節,有種高雅又時尚的感覺。

セッテイ山是本佐倉城跡中,最原始的一塊區域,但不得不說,整備的相當好,雖然也有狹窄的部分,但整體走起來相當順暢,目前也可以抵達セッテイ山的虎口跡,但最西南側的部分就無法前進了。

離開セッテイ山後,我們本佐倉城的行程大致告一段落,基本上內郭的部分都有走道,外郭的部分因為大部分變成農田與民宅,可看性不高,就放棄了。準備走回大佐倉駅,才發現路邊有著一塊「宮坂新道」的石碑,看起來是區域整備後,規劃新道路時設立的,看著石碑的歷史,這新道應該也有一定的年代了吧。

我們在這趟行程的最後一天,本來想前往距離成田不遠的「酒々井outlet」,就在JR酒々井駅外看到了一塊LED看板,居然在撥放著本佐倉城的CG復原影片,於是我們跟著影片,再回顧了一下本佐倉城的所有區域,這影片製作的相當完整,很值得一看,只是很好奇,怎麼資料館裡面沒有,是放在車站呢?或者至少,應該兩邊都要有吧。

影片的最後,就是本佐倉城的空拍畫面,這個畫面跟好也是本佐倉城續百印章的角度,真的得來不易,因為我們就算自己空拍,也無法掌握正確的角度與位置,這邊直接提供了,太感謝了。(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