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2024 櫻花季大風吹-東京-東京人氣第一一本櫻「六義園」

東京櫻花季最人氣的一本櫻就在「六義園」

訂房網Jalan發布的旅客最愛日本「一本櫻」排名中,位於東京都「六義園」的枝垂櫻名列第六名,這棵櫻花也是號稱東京都內最美的一本櫻,每次櫻花季時,總是擠滿了欣賞的人潮,也是東京都內最知名的一本櫻賞櫻景點,既然來到東京賞櫻了,那絕對是不能錯過的啊!六義園在櫻花季時,也特別將原本只有日間開放的時間,增加了期間限定的「夜間特別觀覽」,由於參觀人數相當多,事先上網購買「前賣券」的話比當日購買便宜,但只能在限定日期參觀,夜間開放時間也僅有3個小時,較白日短不少。據說,滿開的時候,枝垂櫻前幾乎站無虛席、萬頭鑽動啊~

還是來說一下歷史,六義園是江戶幕府五代將軍德川綱吉信任的側用人同時也是川越藩主的柳澤吉保於元祿八年(1695年)在其江戶中屋敷打造的大名庭園。柳澤在約2萬7千坪的土地上花費七年時間造山、引入千川上水水源造池,完成此座回遊式築山泉水庭園。「六義園」的名稱是來自紀貫之《古今和歌集》序文的和歌六體「六義」(むくさ)。柳澤本身對和歌造詣極深,期望將六義園打造成《古今和歌集》所描述的庭園,並以紀州和歌浦美景與和歌書寫的名勝風景命名園內景觀為「六義園八十八境」。原為甲斐甲府藩主的柳澤家,在吉保之子吉里時代的享保9年(1724年)轉封大和郡山(續100名城),六義園仍作為柳澤家下屋敷持續至幕末。雖然隨著時間逐漸失修,但進入明治時期前卻沒有被江戶時常發生的火災所毀壞。明治初年,三菱財閥創業者岩崎彌太郎購入六義園,整頓自維新後荒廢的庭園,並在周邊建造紅磚牆。之後成功挺過關東大震災。1938年(昭和13年)捐贈給東京市,開放一般民眾付費參觀。東京大空襲亦未成為目標,順利保留造園當時景色的六義園在1953年(昭和28年)指定為特別名勝。(資料部分參考維基百科)

六義園
地址:東京都文京区本駒込六丁目
電話:03-3941-2222
交通手段:JR山手線「駒込駅」,南口徒歩7分,或「地下鉄駒込駅」,徒歩7分,「地下鉄千石」,徒歩10分
營業時間:09~17時(年末年始 12/29~1/1 休),夜間特別觀覽18:00~21:00
所要時間:2小時
料金:一般時段300円,夜間特別觀覽前賣券900円、當日券1,100円
網址https://www.tokyo-park.or.jp/park/rikugien/



夜間特別觀覽的入口,僅能由東北側的「染井門」進入。由於前賣券比當日券便宜200円,我們於預定的參觀日期前,事先上網買票,當天持QR CODE就可以入場。只是門口寫著今日「5分咲き」啊!只有開一半啊。

屬於早開櫻的六義園枝垂櫻,原本開花時間是3月中下旬,因此原定的夜間開放時間為3月16日至24日,沒想到今年度的夜間開放時間結束了櫻花都還沒開,因此園方緊急加開3月29日至31日的時間,我們也從原定的3月24日退票改買3月29日的日期,不過就算是3月31日,也還是只有8分開,尚未到滿開的程度,這一年的夜間觀覽,是無論如何都看不到璀璨的滿開了。

門口處有六義園的由來以及園內地圖。

夜間觀覽與日間一般參觀不同,有規定的路線,必須沿著地燈前進,樹上掛著的六義園燈籠,相當有意境。

園內沒有固定的照明,但地燈還蠻亮的,不至於不良於行。

沿途會有一些打著燈的詩歌,搭配地景的點燈。

以藍色的燈光營造出「水香江」的意象,搭配三首古人的詩句,也頗詩情畫意。

途中會經過園內的一株超高的彼岸櫻,不過這個時間,也只有開1成不到而已,即使打著燈光,還是只能看樹枝。

飄來一陣煙霧,突然出現一把紅傘...應該沒有什麼奇怪的東西會出現啦💦😂。

沿路還有一些密封罐的植栽,讓大家走這段路其實不會太無聊,可以東看看西看看。

在園內的小徑繞了20分鐘後,突然來到了池邊,剛剛走的那段路完全不知道原來六義園的中央有座池子啊。

一旁有間小茶室,可以在裡面喝茶,雅致的看著這景色,但我們的重點是枝垂櫻啊,這裡還看不到。


不過茶室販賣的櫻花季限定商品還蠻吸引人的,我們也買了櫻花羊羹回家,蠻推薦的。

池邊有很多姿態美麗的松樹,夜間也打著燈光,在櫻花還沒開的時候,賞賞松也OK啦。

夜裡的六義園也蠻美的,但除了櫻花季的夜間特別觀覽之外,平常時間不容易看到。

平靜的池面,完整的倒映出岸上的一切。

拱橋、假山、巨石的顛倒世界,也是回遊式築山泉水庭園的看點。


池邊再度出現一支紅傘,傘下還有一條麻繩編成的藤龍,麻繩的末端巧妙的變成龍爪,活靈活現。

不遠處還有另一支紅傘,可以坐在這裡拍張紀念照,蠻不錯的。

看到拍紀念照的地方,轉一個彎,就是今天的重頭戲了,也就是我們入場後,逛了40分鐘,才正式看到今天的主角-枝垂櫻。偌大的在夜空中像是伸長了爪子,樹枝還有高達數公尺的支撐木,讓樹枝可以繼續的往外、往上延伸。的確是一棵很大的櫻花樹。

不過看到這花況,可能要傷心了,這應該不到5分開花耶,應該是3分的程度,這樣看來,就算是加長夜間特別觀覽時間的最後一天,2天後應該也看不到滿開的夜間點燈了。

枝垂櫻的花辮偏小,應該有彼岸櫻的血統,某一側的樹梢開了比較多的花,以這一面來說的確有接近五成的開花。

打著燈光,突然有種爆米花的感覺😆。

如果只取局部的開花狀況的話,還是可以拍到很美的角落。

這裡也有超過5分開花的感覺,在夜空中也是相當夢幻。

一旁有枝垂櫻的說明板,果然六義園枝垂櫻是一棵「江戶彼岸櫻」。這棵櫻花有著比一般櫻花更柔軟且易垂的樹枝,通常比染井吉野更早一點開花,但也有4月才滿開的時候(今年就是)。樹齡約70年的枝垂櫻,是昭和30年代種下的,高15公尺、寬約20公尺,還在持續成長中。滿開時會有薄紅色的花瓣,並且有水由上往下流瀉的瀑布姿態。每年約有3萬人在櫻花季時進場欣賞。

枝垂櫻旁有一棟倉庫式的建築,剛好外牆有一大塊白壁,打上光投影,化身成枝垂櫻的替身,由古至今,從六義園繪圖變成各個角度的枝垂櫻,前方也有椅子可以坐著欣賞,居然也比看到只開不到5分的枝垂櫻本人還要開心。

雖然沒滿開,還是要從最經典的角度來一張,從內庭大門前往枝垂櫻的方向,就是大家常看到的畫面,中央部的高聳,兩旁流瀉的枝垂,雖然不是我們看過最高大的櫻花,但姿態真的很美,也不難想像為什麼會有這麼高的人氣了。而且,會不會覺得這姿態很像一隻水母啊?(水母妹表示....)

回程我們在地下鐵「地下鉄駒込駅」看到了超粉嫩的櫻花郵筒,蠻可愛的耶。

我們在4天後的4月2日再度回到六義園,除了這時枝垂櫻已經「滿開見頃」了之外,也想看看白天的六義園。而白天的入口與夜間不同,是位於東南側的正門,正是夜間特別觀覽時的出口。

正門旁有一塊不屬於六義園的「六義公園」,屬於開放空間,這裡有一株滿開的小彼岸櫻,在染井吉野還尚未滿開的東京,顯得頗為珍貴。

雖然是位於廁所之前,淡粉色的花瓣開得相當美,還有藍天可以搭配,棒棒。

據說白天參觀六義園的人潮也會相當誇張,所以我們特地一早,開門後20分鐘的9:20就抵達,完全不用排隊,從紅磚的正門進入,順順的。

六義園的一般門票是300円,相當便宜,也有與「舊古河庭園」的通票400円,還是很便宜,亦有年間PASS與都立9庭円的年間PASS,如果在東京定居的話,說不定是很划算的票券。

從正門進入,馬上就得到枝垂櫻的經典角度了,這時才能體會,原來夜間特別觀覽刻意從「染井門」進入,是避免人潮都集中在枝垂櫻前無法前進啊,拉一條長長的夜遊道,才能分散人潮。

枝垂櫻的西側,的確達到滿開的程度,比起四天前,花開的更多,更密集了。



不過東側(右側),就有點可憐,很明顯看的出來兩邊的花不一樣,東側的花朵已經掉落大半,開始噴葉子了,也太快了吧,4天前還沒什麼開花的呢。雖然無法見證枝垂櫻最美的時刻,但能夠白日、黑夜都看到,也算是有達到目的了。

接下來要來認真逛六義園了。我們先往西走,來到園內的茶室「心泉庭」,這裡可以租用辦茶會,共有兩間和式,租金一日全包才9,600円,好像蠻便宜的。

心泉庭附近的石燈籠,圓圓扁扁的造型蠻可愛的。

心泉庭北側,馬上就可以走到池畔了,六義園的所有景物,都圍繞著這個池子,算是六義園的核心,但這池子卻沒有正式的名稱,只好稱為「六義園の池」了。

從此處正對著池子前方的小山丘,是「妹山」與「背山」,這是仿和歌中出現過的紀州(和歌山)「妹背山」而造的景,六義園中共有八十八景,都有相當清楚的指標與說明。

剛好一小塊池邊的平台,可以與六義園之池的大景合照。

繼續往西走,來到一個亭子,這是作為休憩設施的「滝見茶屋」,復古的木造土牆,搭配圓型的竹窗很有氣氛。

前方的景色有流水與許多稱為「水分石」卻像許多動物聚集的奇石,坐在亭內欣賞這看似寧靜卻不斷流動的景色,蠻紓壓的。

前方還有一座圓木造的小拱橋,這座橋可是在園內扮演重要的角色的。

拱橋稱為「千鳥橋」。六義園的景色中,有區分為池周邊的「海の景」,以及樹林間的「山の景」,千鳥橋的右側,稱為「尋芳徑」的就是前往「山の景」的方向,左側往池的方向則是「海の景」。

我們沿著尋芳徑走,途中遇到一高一矮的兩棵櫻花,也開了3分,高的那棵頗有枝垂櫻的樣貌,但主幹非常的高,可能突破10公尺之譜,末梢則是枝垂,花朵較小,可能也是彼岸櫻的一種。

尋芳徑的最高點,有一棟小亭子稱為「つつじ茶屋」(杜鵑茶室),這是明治維新後,六義園的所有者岩崎家在園內建了許多以當時來看很時髦的亭子,但幾乎都燒失殆盡,只剩下這一座,因此相當珍貴。

「つつじ茶屋」還有一個看點,就是亭內的梁柱,是使用紫薇這種灌木的樹枝做成的,紫薇因為生長緩慢,要收集來當成木材使用非常的困難,因此更顯這座「つつじ茶屋」的珍貴。只是,都用紫薇木建成的亭子,居然叫杜鵑茶室啊😆。

從「つつじ茶屋」往北,再度出現的溪流上,有一座拱橋「山陰橋」的身影,隱身在樹林中。

還有另一座拱橋「白鴎橋」,位於溪流注入池子的匯入口。看似木橋,上面卻有土壤與生長中的草,蠻有趣的。

走過山陰橋又看到只開一欉,其餘含苞待放的染井吉野櫻,看來到滿開還要5天的時間。

位於六義園之池的北側,是園內象徵海岸風光的「吹上浜」(上圖),這也是以和歌山市的吹上為命名的,由六義園的古繪圖來看,過去吹上浜附近有許多的松樹存在,現在也有一棵名為「吹上松」的老松在一旁(中圖)。吹上浜的左手邊則有一棟吹上茶屋,現在也作為園內的抹茶店鋪使用中,也就是我們夜間觀覽時,買櫻花羊羹的店鋪。

從吹上浜可以看到池中的中島,還有連接中島的「田鶴橋」。不過田鶴橋無法通行,也就是說中島是禁止進入的。

六義園的最高峰,並不是尋芳徑上的杜鵑亭,而是中島北側的「藤代峠」,這裡也是依據紀州和歌中的「藤白坂」所打造的(上圖),而流入池中,靠近中島的水路,則稱為「紀川」。

登上「藤代峠」可以眺望整個中島,視野蠻寬廣的。

遠眺剛才在尋芳徑遇到的櫻花,果然頂端的花開得比較好,遠觀的角度看到的花比近看多很多啊。

在池子的正北方,還有一座很美的小橋,這天然石板與巨石搭配的「渡月橋」,也相當有特色。名稱的由來,應該不是根據京都嵐山的渡月橋,而是跨越圓形巨石,就像渡月一般的意思。

池子東側的「出汐湊」,則是引用和歌中「等待滿潮入港的小舟」的意象,因此也放了一條小船在這邊,不過被松樹擋住了大半,很容易就被忽略了。

之前晚上也看過的紅傘下的籐龍,到了白日還是蠻霸氣的。

跟著騰龍合照一張吧!

逛完六義園從相同的正門出去,才發現原來剛剛一進門就有「名勝 六義園」的石碑啊,一旁也有紅傘,不過跟石碑好像有點違和。

我們在上午11點左右準備離開時,突然發現購票處大排長龍,甚至南側圍牆外的人龍都已排到下一個路口了,果然參觀人潮洶湧這件事不是假的,還好我們早起的鳥兒不用排隊,不然這排下去肯定一個小時以上,我們幸運地閃過排隊地獄,而且在好天氣與滿開枝垂櫻下,完成了六義園巡禮。其實我們購買的門票是與舊古河庭園的通票,不過看起來舊古河庭園的櫻花尚未開花,門票也沒有期限,那就留待下次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