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7日 星期六

2024 酷暑北陸行-金沢-茶屋街巡禮「東茶屋街X主計町茶屋街」

金澤最美的兩大茶屋街🏮

這趟行程雖然從小松進出,但一開始跑去富山,大部分時間都待在福井,想說還是留給同為石川縣的金澤最後一晚吧!由於10年前的金澤只有在白天的時候前往知名的「東茶屋街」,距離不遠的「主計町茶屋街」則是完全沒有踏入,這次利用傍晚就抵達金澤的機會,要再來探訪這兩條茶屋街的景色。

金澤因為加賀百萬石的繁榮,發展了許多傳統工藝與工業,政經往來頻繁的刺激下,造就了「招待文化」,藝妓表演、茶室等都是這個文化下的產物。金澤自江戶時期以來,有三條街道成為主要的茶屋文化聚落,最有名的是「東山東」(現稱為「東茶屋街」),南北長130公尺、東西180公尺,是金澤現存規模最大的茶屋街,範圍內約140棟建築被指定為「國家重要傳統建造物群保存地區」,也是金澤最常出在各大媒體的畫面之一,最有名的重要文化財茶室「志摩」,就位於此。

而距離「東茶屋街」僅200公尺距離,跨越南側的淺野川來到對岸「主計町茶屋街」,這裡過去是加賀藩士富田主計的住宅,江戶末期、明治初期發展成茶屋街,沿著河岸長120公尺的堤岸旁,有不少的料亭與茶屋,與東茶屋街相同,被指定為「國家重要傳統建造物群保存地區」。由於東側隆起的小丘,連接主計町茶屋街的巷弄還有著兩條坂道「暗坂」與「明坂」,加上文豪「泉鏡花」常以此地入書,使主計町茶屋街有著一股神祕的氣息。

「西茶屋街」則位於金澤城的西南側,與位於東北側的「東茶屋街」、「主計町茶屋街」距離約3公里,是三大茶屋街中最小的,但因目前仍在營業中的藝妓屋、茶屋是最多的,故此地的藝妓數量也最多。雖然也是江戶末期開始發展的,但現有建築物大多為大正時期所建,僅「西檢番事務所」為登錄有形文化財,文豪島田清次郎故居則規劃為「西茶屋街資料館」,原本計畫隔天,也就是返台當天的早上前往西茶屋街走走,但因天氣轉差下雨,為了避免趕機意外,我們果斷的放棄了西茶屋街,這次就僅相鄰的兩大茶屋街景色為主,西茶屋街有待未來再會了。

延伸閱讀,10年前的東茶屋街和服體驗 https://hidejellyfish.blogspot.com/2014/04/day4.html

2024 酷暑北陸行-金沢-露櫻飯店金沢站前(ホテルルートイン金沢駅前、HOTEL Route Inn)

露櫻飯店也有新活動,官網預定送飲料+集章

北陸行的最後一天住宿,因為從小松空港進出,原本想要住小松就好,但又好想看看夜裡的金澤,還是很想尋找金澤站前的住宿,不過因為較晚開始規劃行程的關係,外國遊客大量湧入的金澤也出現訂房難題。原本已經放棄車站附近,想去住市中心的香林坊區域,突然某天出現了Route Inn金沢駅前的空房,再加上發現Route Inn在官網預訂的價格,竟然已經比訂房網站低,那當然就在官網預訂囉,沒想到一試成主顧,原來Route Inn為了鼓勵大家使用官網,有新的活動「預定送飲料」,真的是會吸引人的活動呢!

2024年8月16日 星期五

2024 酷暑北陸行-越前大野-結的故鄉「越前大野城」(續百大名城)

完整的「越前大野城」與城下町探訪

雖然不是第一次造訪越前大野城,但距離上一次已經整整過了10年了。當時只聽說福井內陸的大野市也有一座擁有美麗天守的古城,趁著櫻花季的初期特地造訪了半日,除了當時還是攻城菜鳥只會走馬看花外,那時也完全沒有想過還有續百名城這件事。當然這次的北陸行,越前大野城的再訪是必須的,也因為行程中的二進二出大野市,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好好逛逛大野城與城下町,作為續百名城之旅的紀錄這一篇應該豐富許多。

越前大野城的名稱是作為與其他大野城的區隔(如福岡的大野城),西元1573年,朝倉義景兵敗逃至此地而喪命,西元1575年織田信長命金森長近於此地標高249公尺高的龜山上築城,並開始發展城下町,西元1580年大野城完工望樓型的2重3階連結式天守,豐臣時期經歷了青木一矩、長谷川秀一、織田秀雄(信雄之子)幾任城主,於江戶時期則隸屬福井藩。西元1624年,結城秀康三男松平直政自福井藩獨立出來改封至大野,大野藩成立。西元1682年土井氏入封大野至幕末。西元1775年時大火燒失了大野城,至西元1795年時,再重建了天守以外的建築。西元1858年安政飛越(飛騨、越中)強震再度摧毀了大野城,至幕末廢藩皆未重建。昭和43年(西元1968年)在當地人士捐款下,以鋼筋水泥復元了天守閣,外觀仿造過去天守閣的樣貌,但內部改為4階,因此只能稱為「復興天守」,小天守則建在原本屬於天狗之間的位置上,並不符合事實。由於城下町未經二戰摧殘保存完整,又有「北陸小京都」之稱,而當地的傳統文化是互助精神,而這份精神稱為「結」,因此越前大野還有「結的故鄉」之稱。(整理自維基百科日文版、越前大野城官網)

延伸閱讀:2014年的大野城之櫻 https://hidejellyfish.blogspot.com/2014/04/day2.html

2024 酷暑北陸行-越前大野-盂蘭盆祭典的初體驗「おおの城まつり」(大野城祭)

這是我們第一次參加お盆祭典🎊

通常我們都是決定了旅行時間,再看有什麼活動可以安排的,很少刻意迎合活動的時間前往,採取一個隨緣的態度,但如果在旅行的時間有特殊的活動,就會盡力的安排。這次因為續百大的行程,需前往越前大野城補章,突然發現了大野市在お盆(盂蘭盆)期間,會舉辦「おおの城まつり」(大野城祭),包含花火與舞踊的祭典。但祭典共舉辦三天的活動,且橫跨四天的時間,原本想要乾脆就在大野待三天,也因為大野缺乏有規模的旅宿,而成為不可能的任務。還好花火當天與舞踊的第二天分別在不同旅館訂到房了,才有機會參與這次的大野城祭,只是需要分成兩天前往大野市,於是,我們這趟旅程,拖著行李二進二出大野市了。

大野城祭-起源於昭和43年(西元1968年)越前大野城復元天守完成之際,為了展現城下町的夏季風物詩(日本夏季傳統的景色:花火大會、浴衣、風鈴等等元素),開始舉辦大野城祭,訂每年お盆期間的8月13日舉行花火大會,8月15、16兩日舉辦舞踊,到了2024年已經第57回了,雖然不是全國性知名的夏祭典活動,但對於人口不到三萬人的大野市來說,已是一年當中最大的祭典。我們雖然還沒有參與過盛大的祭典活動,害怕人擠人的我們,先從地區性的祭典開始也是不錯啦。

2024 酷暑北陸行-越前大野-城下町的「旅館扇屋」

位於大野城下町,比鄰名水百選的昭和風旅宿💧

為了大野城祭,我們再度回到越前大野。不過或許是お盆的返鄉、觀光人潮,前幾天入住過的「阿さひ旅館」(朝日旅館)已無空房,繼續在沒有大型商務飯店的大野市搜尋房間,好不容易看到有空房的旅館,是位於距離越前大野駅1.1公里遠的「旅館扇屋」,雖然距車站有點遠,但就在大野城下町,而且一旁就是名水百選「御清水」,館內還有大浴場,官網的照片看起來雖然帶有昭和味,但感覺還不錯,房價因為連假期間的確有漲,但為了難得的祭典機會,即使房價與交通略有不便,還是毅然決然下訂,也算是有點特殊的住宿體驗。

2024年8月15日 星期四

2024 酷暑北陸行-福井-登上真正的「一乘谷城」(百大名城)

這不僅是再訪,而是要登上真正的「一乘谷城」🚩

已經完成百大名城之旅了,再次來到一乘谷城,應該算再訪了吧?不!這次我們要登上真正的一乘谷城,而不是只有山下的「朝倉氏館」。10年前的2014年,我們剛踏上百大名城之旅不久,就前來這個被遺忘400年的一乘谷城跡,當時涉世未深以為,位於山谷間的復原遺跡就是一乘谷城,後來才知道,真正的城其實是位於後方的山上。山腳下的遺跡與復元街町,都只是大名居住的城館而已。於是,在進入續百名城旅程,成為山城常客之後,我們興起了爬上真正的一乘谷城的念頭,讓這次的北陸之旅,除了續百名城外,又多了一座百名城。

一乘谷城是越前朝倉氏於南北朝時期,在標高473公尺的一乘城山上所築,作為朝倉氏的本城,並於山腳下的一乘谷川沿線發展城下町。由於朝倉重臣皆聚集於此,城下町的發展相當繁盛,據說當時人口超過萬人以上,是越前國最繁榮的地方。城山上包含本丸(千疊敷)、一の丸、二の丸、三の丸等區域,包含空堀、豎堀、土壘等,全長1.5公里。山麓則興建城主居館,即是現在的「朝倉氏館跡」,館跡6,400平方公尺,內有17棟建築物遺跡出土。西元1573年,織田信長來襲,為了完全剷除朝倉家的勢力,一把火把一乘谷城燒了,連同山麓的居館與城下町,一同葬身火海,直到西元1967年才開始挖掘調查,一乘谷城被埋沒了400年才終於重現天日。西元1971年被指定為「国の特別史跡」,1991年被指定為「国の特別名勝」,2007年被指定為「国の特別文化財」,是全國只有五處的「国定三重史跡」(整理自維基百科日文版)。

延伸閱讀,10年前的一乘谷城之櫻 https://hidejellyfish.blogspot.com/2014/04/day3.html


2024年8月14日 星期三

2024 酷暑北陸行-越前-二訪最萌的貓寺「御誕生寺」

「御誕生寺」絕對會讓人一訪再訪

自從2017年造訪了福井縣越前市境內的御誕生寺後,御誕生寺的知名度持續暴漲,連NHK的「ドキュメント72時間」(紀實72時間)都製作了御誕生寺的專題,雖然從2002年開始收容流浪貓的住持板橋興宗師父於2020年93歲高齡仙逝,御誕生寺仍持續對流浪貓庇護,並不定時舉辦送養會,現在已經是全國知名的貓寺,造訪的人潮絡繹不絕。我們也趁這次造訪福井時,再度前往御誕生寺。我們也為了疫情前(2019年)選入了我們投稿的照片,作為住持發行「貓語錄」其中的一張照片,並送了我們一本的回禮而來。時隔7年的再訪,讓我們一起尋貓吧!

延伸閱讀-楓葉季的御誕生寺  https://hidejellyfish.blogspot.com/2017/11/2017day5_14.html

投稿照片與「貓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