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03-續百大名城]174-大內氏館.高嶺城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03-續百大名城]174-大內氏館.高嶺城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5月2日 星期二

2023 春末の山陽山陰-山口-繁盛一時的西之京「大內氏館」(續百大名城、龍福寺)

曾為西日本的京都,隨大內氏衰亡而沒落

嚴格說起來是不同的兩座城,但被併為同一編號的續百大名城「大內氏館」,也是大內氏繁盛時期的主要居館,史跡「大內氏遺跡」中的四處之一。南北朝時期,大內弘世(西元1326~1380年)仿照京都的街廓,在現今山口市中心部築起了居館與城町,且繁榮興盛有「西之京」之稱。雖然大內氏館不是城的規模,但寬廣的堀作為護城河,還有高聳的土壘與土塀,完全具有防禦能力,甚至是堪比幕府將軍等級的居館。但隨著大內氏的滅亡,大內氏館於西元1557年破卻。

毛利隆元藉由復興大內氏菩提寺的「龍福寺」於大內氏館內,作為安撫民心之用。明治14年(西元1881年)大火燒失了龍福寺,再將大內氏的氏寺興隆寺本堂移築至此地至今,西元1954年將此室町時期的本堂指定為國之重要文化財,因此現在的龍福寺,本身也是一棟雄偉優美的古蹟,頗值得一看。

2023 春末の山陽山陰-山口-名門大內氏最後的高峰「高嶺城」(續百大名城)

路線標示不清,差點山難的山城🙀

山口縣也是僅有一座續百大名城,雖然這嚴格上算是一組的兩座城,但因為距離很近,使用者也皆為大內氏,極有可能因為名額有限的關係,將「高嶺城」與「大內氏館」兩座城合併為同一編號為174號的「續百」。不過也還好山口縣僅有一座續百山城,不然以山口縣「推廣觀光」的力道,我們可能真的會發生山難。怎麼說呢?這座高嶺城,有車道與登山道兩條路徑可以攻城,我們選擇上山時走較好走的車道,下山時走路徑較短的登山道,豈知從山頂往山下的登山道,不但標示不清易讓人產生誤會,一但走錯馬上就會面臨危機。真心覺得,如果山口縣(市)政府,可以將高嶺城登山道的標示弄得更清楚,讓大家有個更平安的攻城之道,對推廣名城觀光應該也有所幫助吧😅。

還是先來介紹一下高嶺城,高嶺城建於西元1556年,位於大內氏的根據地「大內氏館」西側不到1公里處(真的很近吧)標高338公尺的鴻ノ峰上,主要是嚴島合戰後,大內義長為了防禦來犯的毛利氏所築的戰略據點,但整個城未完成的狀況下,毛利元就就攻來了,大內義長逃跑後,高嶺城因為具有防衛意義,由毛利家的市川經好駐守並將之修築的更堅固。西元1569年大內輝弘藉由大友家的力量意圖回擊周防國(山口),打到高嶺城時,市川經好剛好前往九州的前線作戰,由其妻市川局代管,沒想到地勢優勢且堅固的高嶺城,讓大內輝弘久攻不下,最後敗北自殺。

讀歷史的結果論就是,如果當年大內義長來得及把高嶺城修築完成,或許可以擋下毛利的侵攻,阻止滅亡。高嶺城最後也不敵一國一城令,於西元1638年廢城,至今僅有山頂的石垣遺跡,成為國指定史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