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線標示不清,差點山難的山城🙀
山口縣也是僅有一座續百大名城,雖然這嚴格上算是一組的兩座城,但因為距離很近,使用者也皆為大內氏,極有可能因為名額有限的關係,將「高嶺城」與「大內氏館」兩座城合併為同一編號為174號的「續百」。不過也還好山口縣僅有一座續百山城,不然以山口縣「推廣觀光」的力道,我們可能真的會發生山難。怎麼說呢?這座高嶺城,有車道與登山道兩條路徑可以攻城,我們選擇上山時走較好走的車道,下山時走路徑較短的登山道,豈知從山頂往山下的登山道,不但標示不清易讓人產生誤會,一但走錯馬上就會面臨危機。真心覺得,如果山口縣(市)政府,可以將高嶺城登山道的標示弄得更清楚,讓大家有個更平安的攻城之道,對推廣名城觀光應該也有所幫助吧😅。還是先來介紹一下高嶺城,高嶺城建於西元1556年,位於大內氏的根據地「大內氏館」西側不到1公里處(真的很近吧)標高338公尺的鴻ノ峰上,主要是嚴島合戰後,大內義長為了防禦來犯的毛利氏所築的戰略據點,但整個城未完成的狀況下,毛利元就就攻來了,大內義長逃跑後,高嶺城因為具有防衛意義,由毛利家的市川經好駐守並將之修築的更堅固。西元1569年大內輝弘藉由大友家的力量意圖回擊周防國(山口),打到高嶺城時,市川經好剛好前往九州的前線作戰,由其妻市川局代管,沒想到地勢優勢且堅固的高嶺城,讓大內輝弘久攻不下,最後敗北自殺。
讀歷史的結果論就是,如果當年大內義長來得及把高嶺城修築完成,或許可以擋下毛利的侵攻,阻止滅亡。高嶺城最後也不敵一國一城令,於西元1638年廢城,至今僅有山頂的石垣遺跡,成為國指定史蹟。
高嶺城
地址:山口県山口市上宇野令字高嶺
電話:083-924-7001(山口市歷史民俗資料館)
交通手段:自「JR山口」轉乘「JR中国バス」至「県庁前」下車,步行3.8公里(車道)
地址:山口県山口市上宇野令字高嶺
電話:083-924-7001(山口市歷史民俗資料館)
交通手段:自「JR山口」轉乘「JR中国バス」至「県庁前」下車,步行3.8公里(車道)
營業時間:城跡24時、資料館09~17時(月曜日,12/28~1/3)
所要時間:2小時
所要時間:2小時
我們從下榻的新山口駅搭乘JR山口線,經過7站抵達山口駅。山口市是個很奇妙的城市,明明就是縣廳所在,卻像是鄉下般的沒有什麼開發,車站附近幾乎沒有高樓與商圈,呈現其他都道縣府三級城市的樣貌,就算不是第一次來到,還是覺得很奇妙。車站月台內由右至左書寫的復古站牌,反而與低度開發的城市相契合。
從車站前往高嶺城附近的縣廳,有蠻多巴士可以搭的,但手持JR PASS的我們,只要等待10分鐘,就可以得到免費的巴士運送(下車向司機出示PASS即可),何樂不為,經過4站約6分鐘,藍白色的JR中國巴士,就把我們送到縣廳前巴士站了。
一旁的海報有提供高嶺城與大內氏館的論壇連結(QR CODE),可以在上面記錄攻城的心得,意外發現,一年多前就有日本攻城師抱怨登山道標示不清的事情,結果山口縣廳就在高嶺城旁卻一直沒改善耶!(在台灣的話就喊XXX下台了吧😂)
一進入展示室就可以看到大大的印章(上圖),原來是仿照大內義隆、義興父子的花押(中下圖),製作的任命狀,花押就等於是現代的官印,代表官方所發出的文件。館內可藉由資料館提供的任命狀寫上自己的名字,蓋上大內父子的花押,做為參觀的紀念品,這個點子蠻不錯的。
館內的高嶺城地勢模型,可以看出來高嶺城所在的鴻ノ峰真的很險峻,整個山頂部幾乎是被數條陡峭的山脊包圍,是座利用天然的地勢就可以輕易防守的山城。
館內還有大內義隆與毛利隆元的安堵狀,是蠻貴重的史料。所謂安堵狀,就是保證寺廟職位與俸祿的書狀,這兩份收藏在禪昌寺的書狀,採用了上等的紙張,歷經450年仍然保存完好,蠻厲害的。
最後在走出資料館時,看到大門前走廊一旁的牆上,有著山口「鷺の舞」的石雕,這是大內氏從京都祇園所傳入的神事(祭典),傳承至今,成為山口縣指定無形文化財。我們突然回想到,津和野也有「鷺の舞」文化,就說津和野根本是山口,不是島根了嘛!😆
蓋好章,參觀完,踏上攻城的路途,我們上山選擇走車道,路程3.6公里,在沒有遮蔽物的大馬路邊走1.6公里後,會經過祭祀幕末志士木戶孝允(桂小五郎)的木戶神社,在神社與民宅間的小徑穿梭後,可以看到高嶺城登山口的指標,這邊指示蠻清楚的,不會走錯路。
除了幾張板凳外,最厲害的就是設立了這張椅子。前方就是滿滿的街道與市容,來看個夜景應該也很棒。
走累的隱藏哥,來示範一下軟爛在展望所的樣子,這椅子可以像家中沙發般的斜躺,搭配樹蔭與涼風,睡著沒有問題耶!喂~起床了,城還沒攻完啊!
我們先往主郭走,首先會先遇到主郭南側的石垣,這個石垣算是高嶺城相當貴重的遺跡,除了有兩段石垣外,也是在安土城築城以前唯一超過4公尺高的石垣構造,另一個特徵是使用了巨大的鏡石,推斷應該是毛利家的吉川一族的築城技術,這工法稱為「石つき之もの共」,就是以橫石、豎石伴隨巨石一同堆積的工法。
爬上主郭後,又可以看到寬廣的平台部,不難想像,以鴻ノ峰這麼堅硬的岩盤,要剷平這麼大面積的本郭,也是蠻浩大的工程。而主郭也可以看到地面有許多建築物的礎石,不過沒有經過詳細規劃,無法分辨哪些是礎石,哪些是掉落的石垣。
一旁的說明板說明了「史跡大內氏遺跡」包含了大內氏館、高嶺城、築山跡、凌雲寺跡等四處(上圖),下圖則可以從古繪圖中看到高嶺城主郭的三階櫓建築物以及延伸至山下各曲輪的建築物,毛利氏並有派遣城番常駐於主郭。
結束主郭部要從剛剛的岔路前往北側石垣遺跡,爬下主郭部時才驚覺,剛剛一鼓作氣爬上來的主郭部其實也相當陡峭,在我們之後有兩位老婆婆(70歲以上)也爬上了主郭部,我們爬下去都要小心翼翼了,真的很佩服兩位長者的用氣與體力(敬禮)。
沒想到越往下越不對勁,地勢越來越陡峭,繩子也不見了,完全不是抓住個什麼東西就可以繼續往下的坡度,再繼續應該會山難,雖然看到一旁有水泥方塊的箭頭指標,但應該不是登山道,總覺得這樣誤導人的指標,到底代表什麼意義呢?
看了一下手機地圖,發現北側下方,竟然還有瀑布存在,那絕對不是登山道。我們折返回到電視電波站後,發現另一條側邊的小徑,疑似是登山道,就在電波站的後方,發現了另一組案內板與石碑。案內板上的地圖,看起來就是標示登山道的地圖,而且登山道似乎有兩條,一條較繞遠,另一條直接穿越東曲輪群,我們選擇走東曲輪群的路線。
就當我們放心地直接走下去的時候,路!它就不見了~它不見了~不見了~(因為很驚訝所以要講三次),取而代之的,是滿是落葉的樹叢與越來越斜的坡度,不對,這不是路,絕對不是,我們往下數十公尺後,還是決定放棄回頭,不然可能要二次山難了。
回到第一座電波站後方的石碑旁,找到了另一條路,看起來的確比較像登山道,這應該就是剛才地圖上那條繞過東曲輪群較遠的路徑。路線明顯且一旁有「史跡境界」的石碑,這次應該穩了吧?那剛剛那些路到底是什麼境界的彼方?
一路上都有各種階梯真是令人安心,不過我們在石垣遺跡下方沒多久時遇到一對老夫婦,應該是外地來的,並不熟悉登山道的路況,他們向我們詢問上面有什麼時,我們只能簡單地回答城跡在上方,還有一半的路程,沒辦法很詳細的說明道路標示不清,可能會有走錯路的風險,因此我們在拜別老夫妻後,還是一直很掛念他們是否可以順利抵達(應該可以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