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日 星期二

2023 春末の山陽山陰-山口-繁盛一時的西之京「大內氏館」(續百大名城、龍福寺)

曾為西日本的京都,隨大內氏衰亡而沒落

嚴格說起來是不同的兩座城,但被併為同一編號的續百大名城「大內氏館」,也是大內氏繁盛時期的主要居館,史跡「大內氏遺跡」中的四處之一。南北朝時期,大內弘世(西元1326~1380年)仿照京都的街廓,在現今山口市中心部築起了居館與城町,且繁榮興盛有「西之京」之稱。雖然大內氏館不是城的規模,但寬廣的堀作為護城河,還有高聳的土壘與土塀,完全具有防禦能力,甚至是堪比幕府將軍等級的居館。但隨著大內氏的滅亡,大內氏館於西元1557年破卻。

毛利隆元藉由復興大內氏菩提寺的「龍福寺」於大內氏館內,作為安撫民心之用。明治14年(西元1881年)大火燒失了龍福寺,再將大內氏的氏寺興隆寺本堂移築至此地至今,西元1954年將此室町時期的本堂指定為國之重要文化財,因此現在的龍福寺,本身也是一棟雄偉優美的古蹟,頗值得一看。

大內氏館(龍福寺)
地址:山口市大殿大路119番地
電話:083-922-1009
交通手段:「JR上山口」,步行700公尺
營業時間:9:00~17:00
所要時間:1小時
料金:寺內無料,資料館200円
網址https://yamaguchi-city.jp/details/ac_ryufuku.html


從高嶺城歷劫歸來後,再度步行約1.4公里,來到位於高嶺城東側的大內氏館,附近的街道名稱取名為「大殿大路」、「石原小路」、「片岡小路」等,頗有京都的感覺。

一旁還有濃濃昭和初期風格的和洋式建築,雖然寫真館看起來沒有在營業了,但招牌的字體有重新上過漆,整體保留原本的優美樣貌,相當有心。

沿著清楚的路標(相對於高嶺城,這裡路標蠻清楚的😆),就可以找到草木修剪得相當整齊的大內氏館跡、龍福寺。這裡的龍字,是正體漢字而不是和製漢字的「竜」,使用的是大內氏時期的名稱。

樹叢後方可以找到「史跡 大內氏遺跡 館跡」的石碑。

龍福寺的正門,是明治時期重建後的門,龍福寺屬於曹洞宗的禪寺,寺內也供俸著大內義隆。

目前龍福寺占地約大內氏館跡的一半面積,眼前的本堂就是移自興隆寺的室町時期建築,高聳的檜皮屋頂很具室町時期代表性。

面對本堂左手邊有一棟「龍福寺史料館」,內有更多大內氏相關的史料文物可以參觀,是歷史迷不能錯過的史料館。

史料館門前有大內義隆之父-大內義興的騎馬展望青銅像,大內義興(西元1477~1529年)是大內氏最繁盛的時期,勢力擴及北九州並涉入京都的室町幕府事務,當時的大內家橫掃西日本,甚至有天下人的潛力。

參觀資料館的料金200円需自行投入門口的箱中,我們當時零錢不夠,好在可以至對面的寺務所換錢。

史料館內大約10來坪的空間,並不大,大約15分鐘可以看完。

館內收藏了三幅大內義隆的畫像,是蠻珍貴的史料。

館內較著墨講述毛利氏與大內氏的關係,因此有許多毛利氏的文物,例如吉田郡山城的繪圖,以及毛利元就、隆元父子的畫像。

館內還有名場景復刻,這是大內重臣陶晴賢叛亂前,大內義隆接受毛利元就父子因為應援毛利家,毛利父子前來謝禮的場景,左側的大內義隆以近畿貴族樣貌登場,最右側的毛利元就是大家都熟悉的落腮鬍造型。

館內還有一些龍福寺出土的鬼瓦,以及刻著大內、毛利氏家紋的鬼瓦。

參觀完史料館,回到本堂正面。宏偉的本堂無法進入參觀,僅能在階梯下的欄杆前參拜,有點可惜。

寺境內還有大內義隆主從的供養塔。

整個境內也是維護很好的日本庭園,假山、流水、石燈籠,都相當優雅。

接著來看看龍福寺以外的區域吧。大內氏館在西元1978年與2008年都有大規模的挖掘調查,並在西元1997年復元土壘、西門、庭園等遺跡,主要都屬於龍福寺外圍,相信龍福寺本堂底下,可能也還有遺跡沉睡著。

要參觀復元的遺跡,要先走出龍福寺,我們先從東側的「池泉庭園」開始,入口的指標很明確。

根據調查結果,大內氏館一開始時是有好幾個水池存在過,經過數次的改建、變遷,有不同的樣貌。整隔成一個大的水池(現稱池泉庭園)是1400年代開始到大內氏滅亡的時期,池子北側還有台所(廚房)與倉庫(藏),最北邊還有一個風格迥異的庭園存在。

與池泉庭園同一時期存在的,還有以石垣砌成的井戶,這個井直徑1.2公尺,深4公尺,曾出土過三枚貼著金箔的器皿,顯示當時大內氏的富裕。

由西北側朝往東南方向的池泉庭園樣貌,後面有座半圓型屋頂的建築蠻特別的,原來是山口紅十字會醫院。

池泉庭園的形狀並非圓形,反而有那麼一點點像是古墳的鎖型。

從池泉庭園東南角往龍福寺本堂的方向,這個角度正是續百大印章的方位,但印章的構圖顯然是空拍角度,或是從後方紅十字會醫院上層俯視的角度,才能得到一樣的畫面,此地為空拍禁飛區,紅十字會醫院屋頂看起來也並未開放,我們只能用地面的角度取代了。

池泉庭園旁種植了兩棵鐵樹。據說當年大內氏與海外交易時獲贈兩棵鐵樹,並種植在池泉庭園旁,池泉庭園復元,也同樣種了兩棵鐵樹示意,在這陽光充足的照射下,熱帶植物鐵樹在日本也可以活得這麼好啊!

池泉庭園旁,遺跡東側的建物基壇,此處曾有面積不大的建築物存在。

池泉庭園的北側,有石頭組成的灶,是煮飯、料理的區域,剛剛東側的建物基壇,有可能是存放柴火與器具的場所。

與池泉庭園同時期的還有磚造建物的遺跡,當時磚的規格是30公分X30公分,2公分厚的煉瓦,與現在的長方形磚不同。

東側中段,則可以看到石組水路,即是以石塊砌成的排水系統,當時的建築工法,已經相當要求整個居館裡面的排水路徑了。

排水路的出口,還有一座土橋遺跡。

大內氏館的北側,則復原了一段土壘,其高度足以阻擋一層樓的視線,土壘之上過去還有土塀存在。

復原土壘的正面,土壘上的草也有人維護,整個樣貌有點過分的整齊😆。

在西北角處有另一個庭園的復元,以石頭與砂再現流水的「枯山水庭園」,調查時還出土形成瀑布的瀧壺,是大內氏最盛期的產物。1500年代中期庭園火災後機能喪失,還留有部分被破壞的痕跡。

西側有一座復元的西門,調查時檢出此地有門柱的痕跡,過去應有小規模的門存在,且並非居館的正門。復元時,參考同時期京都風景的「洛中洛外圖屏風」,以當時的樣貌復元,也算是居館內比較正式復元與居館相關的建築物。

西門旁還有石組溝,這是以石頭砌成的居館外排水溝,與西門同時建好同時毀壞,可見1500年代以前,居館的排水就已經相當講究了。

繞了龍福寺外圍一圈。參觀完挖掘遺跡後,我們從龍福寺山門前方的小徑離去,這條龍福寺參道,雖然不長,但兩旁綠蔭綿延,也是令人感到蠻舒服的一條小徑。

途中有「サビエル布教の井戸」(薩皮耶魯傳教之井戶),這是天文19年(西元1550年)基督教傳教士大殿大路旁的井戶獲得大內義隆許可,在境內傳教時的再現場景。

突然抬頭一看,看到一抹紅葉,咦?五月時節,怎麼會有楓紅?

原來是初夏就會轉紅的槭樹啊!一片綠中點綴著紅葉,真是太美啦!沒想到還沒秋天就提早看到楓紅了,今年楓葉季已圓滿(才沒有)。

參道的入口有著龍福寺的石碑,一旁的告示牌寫著,腳踏車請下車,此僅供步道,

龍福寺石碑前方還有一個快被雜草蓋住的小石碑「大內氏衙門址」,原來日文也有衙門二字耶,難道大內氏館內也升堂辦案嗎?

我們步行到龍福寺最近的車站,距離700公尺的上山口駅,想要搭乘回山口駅的車。這上山口駅雖然是山口駅的下一站,但卻是看起來很簡陋的無人站。

單一線路、單一月台,很難想像距離山口過去的政經中心這麼近,現在居然是這麼簡單的車站。我們以為,接下來會有一班列車抵達,但看了一下時刻表,發現此班列車是不定時發車,經過預定時間確定沒看到車後,下一班還要等一小時多,只好放棄,再發現其實只要步行650公尺,就可以前往山口市的「中市商店街」,那我們何不直接走過去就好?

「中市商店街」的入口處,掛著「錢湯小路」的銘牌,一旁說明著山口的道路,有仿造京都文化的「小路」、「大路」命名模式,成為有京都味的西之京。

進入商店街,還可以看到「萩往還道」四字,過去長州藩的政治中心原本在今山口縣北的萩市,後因推動壤夷政策後將藩廳遷到現今山口市,因此這條通往萩的道路,就稱為「萩往還道」。

因為是五月,商店街內也掛起許多鯉魚旗,色彩繽紛的隨風飄逸,超有FU。

來到商店街,今天爬高嶺城差點山難的我們肚子也餓了,一身狼狽想找間餐廳補充體力,當下時間僅下午4點多,還有許多餐廳並未開門營業,不過商店街中突然飄來一陣燒肉香,啊~看到一間有在營業的燒肉店,這根本就是救贖啊,吃不吃?怎麼不吃!趕快走進這間「わぎゅう屋 - 肉道」(和牛屋-肉道)。

這個時段,還在午餐MENU的階段,因此我們用不貴的價格就點到了長萩和牛燒肉丼飯(1,628円),雖然配料只有青菜、蔥與燒肉,但舖著滿滿的長萩和牛就是讚啊!略為醃漬的軟嫩和牛,店家有貼出契作農場證明,都是生長在萩的黑毛和牛,看來這些和牛也是走「萩往還道」來的啊😆。

為了慰勞今天太過辛苦的我們,決定奢侈一下,另一份餐點點了午餐MENU最貴的長萩和牛赤肉牛排套餐(2,893円)。舖在鐵板與洋蔥上的牛排,冒出超香的煙,忍著迫不及待想要趕快吃一口的情緒,還是要先拍個照啦😅。這長萩牛赤肉,雖然不是油花部位,但口感軟嫩,入口仍有特別的香氣,不知道是不是今天餓過頭了,真的特別好吃😋。

わぎゅう屋 - 肉道(和牛屋-肉道)
地址:山口県山口市米屋町2-4
電話:083-929-3400
交通手段:「JR山口駅」步行600公尺
營業時間:11:00~23:00
支付方式:現金、信用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