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4日 星期四

2023 春末の山陽山陰-広島三原-新幹線月台旁就是天守的浮城「三原城」(續百大名城)

難度是負數的超易入手古城跡,就是「三原城」啦

有些古城地處偏遠,交通相當不便,沒有大眾運輸就算了,如果特地租個車,結果要爬2、3個小時的山城,把租車放在山下晾著,也覺得不划算。但偶爾也會出現一些交通超級方便的,就在車站附近的古城,這其中最誇張的一座古城,就屬廣島縣的三原城了!它不只離車站超近,它根本就在車站裡!所以如果車站旁的古城攻城難度是0的話,這三原城絕對是負數無誤!說實話,三原駅我們已經造訪第三次了,但前兩次都在2018年以前,當時還沒有續百大名城的集章活動,這次三訪三原除了補章之外,也要把三原城除了車站附近以外的其他點跑完,但也是一小時就可以完食的古城,算是相當輕鬆的行程啊!

三原城是西元1576年小早川隆景所築,西邊是沼田川、東為湧原川、南側臨著瀨戶內海,城內有本丸、二の丸、三の丸與32個櫓、14座門,天守台的大小相當於江戶城的天守台,為日本國內數一數二的大天台。西元1595年小早川隆景把家督讓給養子秀秋後,在三原城隱居,並將新高山城的石垣日以繼夜的運送至三原城,將三原城修築城相當堅固的軍事堡壘。西元1597年隆景於三原城去世時,天守閣並未完成,但廣大的天守台,卻可以裝下六個廣島城天守閣,可見之大。之後三原城一直是廣島藩的支城。明治維新後城內的資材陸續被變賣,西元1894年建設山陽鐵道時開始使用三原城的城地,石垣也送去建設糸崎港。西元1975年山陽新幹線高架化後,更直接貫穿三原城本丸,於是就看到現今,新幹線車站躺在天守台旁的景觀了。

三原城
地址:広島県三原市城町
電話:0848-63-1481(三原觀光協會案內所)
交通手段:「JR三原」0公尺
營業時間:城跡24時、案內所09~18時(年末年始)
所要時間:1小時


久違的三原駅好久不見啦,南口的外觀,真的很難想像這後面躲了一座古城。

南口牆面上的三原城古繪圖,據說漲潮的時候,臨海的三原城就像浮在海面上一樣,因此有「浮城」的稱號。

南口旁還有一個重要的設施「三原觀光協會案內所」,這裡是三原城印章的所在,營業時間還可以租用腳踏車遊玩三原,原本也想過從這邊租腳踏車前往新高山城,但查了一下路程12公里遠,也不算短,所以作罷。

案內所內櫃台前,就可以看到三原城的印章了,印章角度是從天守台西北側的高角度構圖,刻意淡化車站的建築物,但後方的大樓林立卻仍然呈現出來,這個畫面除非是西北側有制高點,不然又是空拍景了。(第52顆印章入手)

我們先從三原駅南側的遺跡開始,車站廣場有三原當地傳統舞蹈「やっさ踊り」(Ya-Sa舞)的人像,拿著小燈籠跳著舞蹈,感覺也是相當熱鬧的祭典。

站前噴水池中還有小小的章魚,蠻可愛的。

我們先從車站南口東南側的街道進入,路口有「三原城船入櫓跡入口」的石碑,很顯眼不會走錯路。此地也是「三原城五番櫓」的所在地。

沿著路走接過一段水堀,就可以看到「船入櫓」的入口了,不過這入口是有開放時間的限定8~17時,超過時間門就會關起來唷!

入口處有一張說明板,除了說明三原城的簡單歷史外,還提供了古繪圖以及過去繩張與現在市街道的對比圖,船入櫓跡就是二の丸東南角突起的櫓台。

船入櫓台的面積也蠻寬廣的,目前整備成公園的樣貌,感覺四周都種滿了櫻花,櫻花季一定是當地人會想要來野餐的地方吧。

櫓台上還留有不少礎石,證明過去櫓的確存在。

不知道是誰把收集來的松果放在一塊礎石上,應該不是公園內的松鼠吧😂。

船入櫓旁往本丸(車站)的方向還保留著一段水道,應該是過去船隻從船入櫓進入後停放的地方。

從船入櫓的西邊繞到前方,沿著指標可以前往船入櫓的石垣。

沿途就可以看到後段的石垣緊貼著民宅的畫面了。這距離真的很近,突然羨慕不需要做任何造景,就有古城石垣相伴的生活啊。

沿著船入櫓的石垣繼續往前進,可以持續看到石垣往南延伸。

不過有一半的區域正在工事中,一旁還有說明,指出船入櫓是淺野氏在西元1707年大地震後,經過江戶幕府的許可而修築的,且利用厚重的石垣採用算木積的工法。

一整段都禁止通行啊,連靠近石垣的石碑都看不到上面寫什麼,殘念。

無法進入的區域,只能用相機幫忙看了。可以看到船入櫓隅角的算木積工法相當堅固,其餘部分則採用了布積的打入工法,穿插小石頭增加強度。

另外一側則是西元1605年前後,福島氏所修築的石垣,隅角同樣的採用了算木積的工法,石垣上還可以看到「三」或「上」的刻字,或是石垣切割的矢穴跡。

船入櫓的南側與東南側,是我們可以近距離觀察的角度。

一旁說明板上的舊照片,可以看到三原城的南側基本上就是水面了啊,我們現在站的位置,就是以前的水路,從海面上看過來,三原城就像浮在水面上,因此也有「浮城」的稱號。而我們腳下這塊土地全部都是後世填海造陸出來的。看到照片突然覺得腳底有點空空的感覺,會不會瞬間穿越到過去然後就掉到海裡啊(想太多)。

說明板上特別說明了船入櫓的東南角,有個特點,就是利用了海中的礁岩當地基,在礁岩上再築起石垣,且有一棟二重櫓存在過。傳聞整個三原城利用了不少這樣的大島小島,當作建築於海上的地基而修築的,所以三原城也可以說是日本填海造陸的先驅啊。

接著橫越一段市街往車站西南邊前進,這裡是「三原城臨海一番櫓」的位置,旁邊也已經是高聳的商業大樓。

石垣旁也保留了一段過去其實是海岸線的水堀,只是這一段石垣,使用的工法是谷積,與船入櫓的工法又不太一樣了。

不過一整段石垣,卻被大樓的側門通道切斷了,原來這裡過去是三原城的「本丸中門」啊。

不過兩邊的石垣堆積工法略有不同,右邊偏向谷積,左邊偏向布積,不知道是不是不同時期有修築過。

一旁還有看起來很新,但其實也超過30年的「本丸中門跡」石碑。

南側的兩個重要遺跡造訪完後,我們準備前往北側的城跡。前往北側不用再進入車站內部,可以從三原駅西口旁的橋下通道前往。

鐵路高架橋下可以看到一段假的石垣流水造景。

還有非常粗暴,看起來就是被興建車站而破壞的石垣遺跡。當時三原駅的開通,就算那時古蹟保護的觀念還沒有很強,這樣的破壞方式不知道有沒有引起當地人士的反彈?


比較高的是天守台石垣,雖然看起來有被完整保留下來,但右方應該繼續延伸的本丸石垣,除了這一小段外,整段消失,也就是說,車站就是蓋在本丸的位置,大部分的石垣都已被撤去,可能成為建設糸崎港的材料了。

不過一旁的護城河,還算蠻乾淨的,裡面有不少優游的鯉魚,而且紅色的居多,都好漂亮啊!原來三原市內,有知名的錦鯉養殖場(不愧是廣島鯉魚),在護城河內放流了鯉魚。平成29年(2017年)時計算有240條,其中還有4條頭上有紅色愛心的花紋,相當特別。不過我們看呀看,都沒有發現,可能鯉魚們不夠愛我們吧😅。

一旁的說明板說明了天守台(天主台)的石垣構造,是採用了「アブリ積み」(Aburi積)或「鏡積」的獨特工法,表面的石垣比內側的石垣更長的作法,這樣的工法雖然被說是很容易崩塌的工法,但透過隅部向中央凹陷的做法,不但增加了強度,也形成四個角相當優美的裙襬弧線。雖然「アブリ積み」被說成是很糟糕的工法,但三原城天守台確實存在了400多年並未坍塌,的確蠻厲害的。

天守台的西側,可以看到兩邊隅角優美的弧線,是不是真的很像裙襬(搖搖)?

天守台西側有個小小的隆景廣場,小早川隆景的銅像每天都可以這樣望著自己最後的傑作,也是蠻好的。

現在天守台的周邊已經被整備成公園了,雖然是西元2011年就已經完成的挖掘調查工作,但距離我們第一次造訪三原城(2015年時),又多了不少東西,像是這塊說明板就是2017年才設立的。公園內復原的幾個遺跡也都是之後才完成的。

首先是天守台濠邊1.4公尺找到了許多石列,這些是過去「西國街道」防止土砂掉落濠中所設立的欄杆遺跡。

天守台西側正面,可以看到右邊的車站月台,就是這麼暴力的躺在本丸石垣上。

8年前造訪時,還是一片黃土的區域,也增加了涼亭,內部則有三原城挖掘的紀錄說明。

以四張說明板解說了三原城的歷史、古照片、發掘調查的過程與出土文物,算是小小的資料館。

涼亭一旁,則有長屋門積、武家屋敷積的示意。

一旁還有另外兩張說明板,上圖說明了小早川時代發展的城下町以東町為主,福島時代則發展了西町。下圖則有天守台1881年與2012年的照片比對,可以看到右側照片車站體橫跨的石垣,原來在左側照片中是這麼長一段的啊,真的是太粗暴太暴力了。

天守台的西北角,就是續百大印章的方位,但角度應該要再高個5、6層樓,不過寬廣的護城河與佔地廣大的天守台,仍然相當壯觀。

北側的角度,可以看到西北隅角(右側)與東北隅角(左側)的弧度略有不同,東北隅角沒有像西北隅角一樣,在尖端向上略為提起後往中央內凹。推論西元1707年大地震後,東側石垣坍塌,福島氏經過布積法的修築後,破壞了優美的弧線,造成兩隅角略有不同的樣貌。

北側有一處新修築的石垣是我們第一次造訪時沒有看到的。

這是根據古繪圖復原的一段石垣,過去曾為後門的後藤門,現在除了使用新的石垣復原了門旁的一段石垣外,也使用了過去保存的舊石垣,其中有一塊上面還有圓形的記號,大家可以找找看唷!(答案就在上圖中)

後藤門的正前方,並不是對著天守台的正面。

一旁有一塊「史跡三原城趾」的石碑,也是跟我們第一次見面。

護城河的水面相當平靜,無論哪個角度都可以拍出倒影,如果夜間有打燈的話...話說,我們在觀光協會案內所時,看到一張三原城天守台的打燈照片,詢問了一下,什麼時候會打燈,居然得到「平常不會打燈,什麼時候會打燈,也不知道」的答案,有點冏啊。

天守台東側,可以看出來東北隅角就是個直直的斜坡,優美的弧線不見了。而右前方那棟大樓,看起來可以得到印章的拍攝高度耶,當初製圖人員是不是住那啊?不開放給一般民眾取景一下嗎?(開玩笑的)

回頭一看,民家外掛著小早川隆景公大河劇實現化目標的告示。我們覺得光拍小早川隆景可能有點難,但如果拍毛利一族應該可以有很多題材可拍吧。

東側靠近車站處,有涵洞可以回到三原駅內,這涵洞直接就可以看出來車站體與本丸石垣"共構"的暴力美學。

進入涵洞就回到車站內部了,沿著大大的指標可以通往天守台。不過天守台有開放時間,6:30~22:00,雖然時間蠻長的,但日出跟半夜想要來可會吃閉門羹啊。

爬上通道的樓梯,可以看到一排三原城眾多城櫓的想像圖。

會關閉的,大概就是這個門了。

推開門往天守台走去,階梯左側的車站體與右側的假石垣,都是"後世創作"。

登上天守台,裡面也呈現公園樣貌,當然種的都是櫻花,櫻花季來的話...

天守台上也還有歷史背景的說明。

廣大的天守台上,並不是只有一座建築物,據說天守台內興建了三座二重櫓,橹與櫓之間以多聞橹做連結,形成天守群,而二重橹在天守台上仍有高起的橹台遺跡存在。

天守台內,面對月台的大大看板,不知道搭車的、等車的會不會看到才發現,原來旁邊有一座古城啊!(其實是在你腳底下😆)

我們與駅的距離!

新幹線的月台,月台上停等的列車,都清晰可見。

從天守台上才發現,東北角的護城河有排水區域,整個護城河的水並不是死水,難怪還算乾淨沒有優養化。

天守台西北側的14層大樓,不但是北側最高樓,也是絕對可以取景印章角度的大樓,既然不能登上大樓拍城,那只好從城內拍你了(意義是...?)。

離開天守台,回到車站內,準備搭新幹線時,在樓梯旁的玻璃窗邊,看到了假石垣裡面的「三原城跡」題字,啊,千萬不要誤導大家這面石垣就是三原城啊啊啊...

雖然是第三次造訪三原,第二次登上天守台,但這次完整的把三原城南北所有區域的遺跡都跑了一遍,如果只蓋章,登天守台,那半小時就可以收工。但如果要繞到船入櫓、本丸中門,北側的看板也都仔細讀過,那一個小時絕對跑不掉,不過也因此更認識這座曾浮在海面上,小早川隆景最後傑作的古城。未來就是希望櫻花季時有機會再訪了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