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30日 星期日

2018道南+東北跨年-函館-編號101.續百大名城第1號,粉雪覆蓋的「志苔館」



編號101的續百大名城第1號,就是位於函館的志苔館,這個立"志"當個海"苔"的古城,就在函館空港一旁,也是我們這次特地來到函館的主要目的之一。

志苔館
地址:北海道函館市志海苔町
電話:無
交通手段:搭乘「函館バス惠山御崎行」至「志海苔」下車,徒歩3分
所要時間:1~1.5小時
門票:無
網址:https://www.city.hakodate.hokkaido.jp/docs/2018032900043/




前往志苔館的交通相當簡單,只要在函館駅前的巴士站6番乘車處,搭乘開往惠山御崎的巴士,就可以輕鬆抵達了。一天共有八班車,其中午後的班次相當密集,幾乎一小時有一班車,算是相當方便的。當然,如果在函館空港搭機,直接從函館空港步行約1.7公里,也可以抵達志苔館唷。

年末的函館連巴士站前的雪都已經看不到柏油路面了,冬天的北海道真的只有白色啊😆。

一路上交通還算順暢,大約35分鐘車程,就可以抵達志苔館前方的車站了,一旁就是青函海峽,還可以遠眺函館山。車站站名是「志海苔」,看吧,果然跟海苔有關😁。

路邊黃色的消防栓,在大雪中顯得有點突兀又有點可愛。

我們一下車看到一旁的大路,就很直覺地走進去了,這通往片駒稻荷神社的路徑,雖然Google MAP上看起來會通往志苔館,但其實實際上只能通往志苔館的外圍,路的盡頭只能看到志苔館的欄杆,無法入內,這條是錯誤的路徑啊。

而且最後面的一段上坡,路面完全結冰,連行走都有相當的難度。

為了不想仆街,水母妹放低重心用滑的下來,好像很聰明😂。

正確的路,其實還要再向剛剛來的方向往回走一點,有一條小河流旁的道路才是通往志苔館的道路,隱藏哥白白迷路了10分鐘,被水母妹念了一個小時。

走進去有一個往右邊的斜坡岔路,就可以看到志苔館跡的路標了。這次應該不會再走錯了吧!

從大馬路切往志苔館的路,就是沿著這條小河道唷,河中的積雪也蠻可愛的。

沿著斜坡往上走,會先看到一個慰靈碑,這是祭祀西元1456年起,志苔館附近的愛奴族人不斷進攻志苔館,讓志苔館不得不在1512年因為被攻陷而廢館,於此地戰死殉難的館主小林氏,與當時喪生的愛奴族人,並將雙方的慰靈碑放在一起。

慰靈碑大門緊閉,我們只能用鏡頭來看一下了,厚厚積雪前方的兩座慰靈碑,就是和人與愛奴人的慰靈碑。

再往上走一點,可以看到高高隆起的土壘,以及前方的「史蹟 志苔館跡」石碑。

一旁的案內版,有詳細的志苔館平面圖,看的出來其實整個範圍並不大,大約是120公尺*80公尺的面積,館內的建物跡也大約只有3個區域。而志苔館的建造年份不明,使用目的也不明,明治年代更是完全荒廢的區域,不過在地人還是努力的保存這塊史蹟。昭和9年(西元1934年)被指定為史蹟。其後志苔館於西元1983~1985年開始大規模調查活動,出土大量的瓷器與陶器,年代大約都為15世紀中,與志苔館因被愛奴族人攻擊而廢館的年代相同。

雖然這天天氣不錯,但畢竟位於海邊,風還是蠻大的,水母妹與石碑拍照也要壓住頭髮免得變瘋婆啊😅。

石碑與案內板的右邊就是走進志苔館的正道,冬日的暖陽灑在厚厚積雪的登城路上,這大概是我們第一次踏入積雪這麼深的古城吧,不過這幾天不斷累積的粉雪,讓整個志苔館變得好純白,雖然踩著不是很踏實的積雪,但這樣的攻城畫面實在也很美啊。

積雪到底有多深呢,腳踩下去大概會淹沒到腳踝之上,應該有30公分以上唷,所以行走速度會比平常時慢上不少。

不過一旁的土壘還是可以看到原本的面貌。而粉雪配上前方耀眼的海面,也是我們攻城史上難得的畫面。

志苔館的城郭開口位於西側,經過挖掘調查也發現有不同時期的壕堀,最原始的設計是在出入口外還有柵的保護,並有橋跨過藥研壕,改築後將裏側的藥研壕填平,撤去橋並加高土壘,現在的復元則是維持一段的藥研壕,再加上橋。而一旁的箱藥研壕也有前後不同的變遷。

進入出入口,爬上小土壘,眼前的是沒有被腳印破壞的積雪,純淨的絕美啊!

走過入口處的木橋,踏著前人的腳印,正式進入志苔館內。

不過因為海邊的大風,就算現在沒有下雪,刺骨的海風還是讓我們包得緊緊的,只能露出眼睛來啊。

走過木橋,就可以看到志苔館的門跡,不過志苔館廢城時間也相當早,這個門柱應該也是復元的。門的兩旁都是土壘,單一出入口讓志苔館方便防守。

進入館內意外發現積雪並不如館外深,大概只有5公分左右,這邊行走反而沒有太大問題。

館內除了三個區域的建物遺跡外,還有館內的柵欄遺跡,現在也用石樁標示出位置方便遊客辨識。

依據挖掘調查的結果,館內可分為五個時期的建物群,但1b應可視為1a時期的擴建,2b可視為2a時期的擴建,第3時期僅剩下一個小建物,可能是廢館後的建築。館內也有一些出土文物,包含陶瓷器、鐵器、古錢等。附帶一提,志苔館的附近,曾出土相當大量的中國古錢,是日本出土古錢的最大單一地點,相當特別。

館內的建築群依據調查結果,現在也都利用石樁標示出孔柱的位置,最前方還有兩個當地人所立的志苔館保存石碑。

館內的案內板都相當清楚,說明了目前復原的依據是志苔館最初期的建物規模,可以看出來共有三個區塊,中央規模較大的應是主屋,左側還有附屬屋,右側因為有井戶的存在,不排除是台所(廚房、倉庫)等的設施。

志苔館西南側的土壘,也有一個小開口,不過館內並沒有說明這開口的用途,倒是回頭一看,開口剛好可以看到一部分的海面,與天空中的太陽相互呼應,也是很美的畫面。

東側則為較高的土壘,與外圍的柵欄間似乎有著很深的雪,我們剛剛走錯的路,從竹駒稻荷神社上來的地方,就是柵欄之外的民宅旁,隔著柵欄遙望著者土壘時,就有種與城最遙遠的距離,就是近在眼前但無法翻過去的距離啊😂。

不過東側的土壘最高,可以站在土壘上一眼望盡整個志苔館內部。

我們沿著土壘繞一圈,左側的民宅區與土壘的高低差馬上可以感受出來,前方的海面讓這志苔館的景色美到極致啊。

站在土壘上,可以更清楚的看到另一頭的函館山。

拉近一點,雪、海、山,難得的畫面。

再拉近一點,連函館山纜車站都可以看到呢!

東南角是目前館內完全沒復元遺跡的角落,但粉雪覆蓋的乾淨區域,讓人不忍踩踏啊。

館內的兩個石碑是明治時期之後,當地人為了保存古蹟所設置的保存紀念碑,不過被海風不斷的侵蝕,其實字體已經很不清晰了。

石碑前方的就是中央建物的礎石石樁,面積大約是20M*10M,右側的另一個建築大約是18M*8M,較小一點。

兩個主要建物相比鄰,大約佔據館內四分之一的面積。

從館內回頭看出入口的土壘背面,一側被海風吹佛的痕跡,突然有種沙丘的感覺啊,只是這沙是白色的。

兩側的土壘也像極了糖霜巧克力,再把函館山夾在中央,有趣的畫面。

出入口的土壘西側還有一段階梯可以往下爬,會通往志苔館蓋章處的位置,不過這積雪的階梯,要很小心地往下爬,不然一個不小心可能就直接摔死了,舉步維艱啊。

到土壘下方可以看到一個亭子,左側則是志苔館的公共廁所。

孤獨的亭子是志苔館中唯一的建築。

裡面有個寫著志苔館續日本100名城字樣的木箱,還畫了一個印章的圖案,應該相當好懂吧,這裡就是志苔館續百大名城章的置放處😆。

木箱還做了一個拉門,以防印章受損,打開拉門就可以看到箱內的印章了。

我們蓋下了續百大第101號的印章,也是我們第18顆續百大印章,志苔館的印章是由北側空拍整個志苔館的畫面,由於志苔館距離函館空港僅有不到2公里距離,完全就是在管制區內,附近也沒有制高點可以鳥瞰志苔館,所以怎麼樣都不可能取得志苔館印章的圖案照片了,殘念啊...

亭子附近的腳印竟然比館內還多,是多少人看到大雪只蓋章就閃人了啊😂。

因為距離函館空港相當近,我們在館內就不斷的聽到飛機起降的聲音,蓋完章後,再度聽到轟隆隆的飛機聲,抬頭一看,一架ANA的波音777客機就在我們眼前起飛。原來志苔館意外是個賞機名所!

因為是午後時分,我們也意外地捕捉到了來自台灣的台灣虎航函館航線IT237班機,從雪中的函館機場起飛,載著國人回到溫暖的台灣家鄉。

還有來自北海道的航空公司Air DO的波音737客機,也相當清楚的看到啊。

最後一架是聲音比較小,也很早就拉起機頭起飛的ANA Dash-8-Q400螺旋槳客機,相當小巧可愛。

攻完城、蓋完章、賞完機,準備離開志苔館,看到一旁民宅堆放的輪胎也機滿了粉雪,突然有種看到糖霜OREO的感覺😆。

我們回到往函館方向的志海苔站牌,突然發現正常的班次表下方貼著一張臨時的班次表,從12月31日開始到1月3日,一天只剩下4班車,而且1月1日元旦當天還整天運休,挖塞!這個在網站上完全不會說明的事情,我們差一天就遇到了,還好命大,沒有發生到了當場才發現沒有車得走路回函館的慘劇啊😆。

最後用站牌對面民家門口的可愛三花貓來結束這一回合,三花貓對著屋內的居民喵喵叫,之後就得到了糧食,真是冬天中可愛的畫面啊,希望志海苔三花貓可以健健康康的度過每個寒冷的冬天。

我們有幸在粉雪的冬天來到了續百大第101號城郭志苔館,看到了白雪純淨的畫面,也算是相當難得的經驗,讓這面積不大、遺跡不多,交通也不算難的古城,添增了不少特殊的景色。還幸運的躲過了年末年始的巴士班次調整,不過也因為年末的季節,我們這次在函館,就只能進攻志苔館了,另一個續百大名城上ノ國勝山館,這個時期應該無法進入,我們就放棄了,靜待下次的機會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