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6日 星期五

2024 年初東海近畿-奈良-回到千三百年前的奈良時期「平城宮」(世界遺產)

世界遺產的大地遊戲,奈良時代日本首都「平城宮」

奈良給人的印象,就是古蹟很多,隨便一挖都可以挖到遺跡,我們也很早就知道奈良市的西部有一大片的遺跡正在陸續復元中,因此難得又來到了奈良,想要花一個上午的時間,來認識一下這座巨大的遺跡。只是沒想到,原本預估兩個小時,結果根本不夠用啊!可能是配合若草山燒的期間,剛好當地也有祭典在舉行,加上期間限定的集章活動,我們一個不小心就在這裡待了五小時,雖然時間超出不少,但把目前遺跡內的範圍都至少走了一遍,應該也是很認真的行程了吧!

奈良除了是日本皇室最早定居之地(首都),甚至歷史上直接有命名為奈良時期的年代。西元710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現奈良市佐紀町)至西元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為止的74年間(740~745年短暫遷都京都、大阪、滋賀等地),即稱為奈良時期。西元1998年平城京所在的建築群「平城宮遺跡」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古奈良的歷史遺跡」之一。元明天皇定都於平城京,主要是考量風水中的「藏風得水」,並因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宮殿的建築格局模仿唐朝的長安,東西6.3公里、南北4.7公里,範圍相當巨大。目前復元的遺跡建築群有第一次大極殿、大極門、朱雀門、推定宮內省、東院庭園等,範圍約為104公頃,相當於20.8個東京巨蛋這麼大。

平城宮
地址:奈良県奈良市佐紀町
電話: 0742-30-6753
交通手段:「JR奈良駅西口」搭乘「奈良交通 14号」「佐紀町」
營業時間:遺跡內24小時,資料館09:00~16:30(月曜,周一休,年末年始休)
所要時間:5小時
料金:境內與資料館皆無料


因為住在JR奈良駅東口,要前往平城宮的巴士要到西口搭,看到東口的樓梯彩繪,已經從奈良鹿鹿變成歡迎磁浮新幹線(リニア中央新幹線)了。

不過搭巴士前可以先來到東口的「奈良市總合觀光案內所」,可以到這裡購買奈良交通一日券,搭乘巴士會比較划算一些。

建築物內,有著平城京式的樑柱裝飾,這裡也有英語對應,可以回答觀光客問題,當然也有許多旅遊簡介可以索取。

而我們的目的,就是500円的巴士一日乘車券,奈良市中心大部分的區域都可以使用,而我們今天預計要搭的路段大概搭兩次就可以回本了。

案內所內還有販售奈良時期東大寺附近的古繪圖,可用於展示、鑑賞用,一幅2,500円。

還可以與奈良的吉祥物「しかまろくん」(鹿麻呂君)合照。

買完一日乘車券後,前往JR奈良駅西口的15番乘車處,搭乘14號開往「大和西大寺駅」的巴士,約半小時一班,車還蠻多的。

大約25分鐘的車程,抵達了佐紀町站,一下車就可以看到復古造型的候車亭後方的大極殿。

下車之後直接走到大極殿的西側,就是參觀路徑的入口,不過並不是從西側的階梯登上大極殿。

需要繞到北側,這裡用另外架的無障礙設施與平緩梯進入。

大極殿與其南北320公尺、東西180公尺的區域,稱為大極殿院,是奈良時前前半舉行國家儀式的場所。從西元1970年代的挖掘調查開始,2001年正式啟動大極殿復元工事,除了參照奈良時期古寺院建築的工法,以傳統的方式興建,外觀則根據平安時期「年中行事繪卷」中所繪的二重入屋母造,費時9年於2010年才完工。

大極殿的屋頂兩端採用的鴟(音ㄔ)尾,其實並沒有在平城宮出土過,當時地位較高的建築物通常都有鴟尾,且因為以金屬鑄造,有可能將其融掉再利用因此沒有留下來。復元時使用的鴟尾則參考了平安宮大極殿的設計,高度達2公尺。

大極殿內部的屋簷上,也有奈良縣出身的畫家上村淳之所繪的四神獸與十二干支。

抬頭看看,果然看到四個方位都有繪圖,連屋頂天井的木頭格柵間,都畫滿了花草圖騰,果然是很費工很豪華啊。

中央像是轎子的御座,就是天皇主持儀式的座位。可以想像天皇坐在其中,居高臨下的樣貌。

御座呈現六角形,雖然是獨享的包廂,但不知道會不會也有不想被拘束在小房間裡的天皇啊。

屋頂的每個角與正中間,也都有像是平等院的鳳凰崁在其上。也算是那個年代的建築特色。

站在御座前方往南看,至前方同樣為復元的大極殿南門為止的廣場,就是大極殿院的範圍。我們與天皇一樣的視線,想像著過去舉辦過什麼樣盛大的儀式。

大極殿中央屋頂大樑的上方,也有著從隋代以後盛行的珠寶形裝飾。這樣的屋頂飾物也記載在西大寺藥師金堂中的文獻。大極殿的復元則參考了法隆寺東院夢殿的珠寶形,高度一樣是2公尺。

大極殿中的展示中有許多是建築工法與材料的說明,因為採用了大量的傳統技術(宮大工、屋簷皮、泥牆),在復元的同時也是傳統技術的保存與延續。整個復元工事也由老牌營造商竹中工務店執行。

大極殿外側的欄杆也有精細的雕花與珠寶裝飾,每一個細節都很值得玩味。

原本以為在平城宮看完了大極殿、南門、朱雀門後就沒了,走出大極殿看到地上的地圖,加上在大極殿內獲得了一張集章紙,需要跑完五處才可以得到限定紀念品,有集章癖的我們又受不了了,決定走遍平城宮中的角落並換取紀念品。於是,原本安排的時間,一定不夠用的啊。

我們先來到東側的「內裏」,這裡是天皇生活的區域、貴族舉辦宴會以及女官工作的地方。內裏東端則有1.7公尺直徑的井戶,內部是杉木的井桶,外部鋪上切石與玉石,目前僅復元了井戶的模型與部分土牆,並未將整個建物群復元。

從內裏處已經可以遠眺到若草山的草地,這也是今日即將舉辦若草山燒的地方,沒想到從平城宮這邊就可以看的這麼清楚。

從一旁復元的土牆與門走進去。

可以看到宮內省建築的礎石,與復元的宮內省建築。

宮內省主要掌管皇室事務,也等於是平城宮內的役所(公家機關),平常在土間就設有桌椅可供辦公,這裡參考了正倉院寶物「多足几」擺放了桌椅,想像一下過去穿著奈良時期傳統服飾的官員,坐在這裡辦公,嗯,好像有點可愛。

宮內省東側,有一棟遺構展示館,這棟現代化的建築用來展示挖掘調查的成果。

展示館一旁貼著鈴木亮平的奈良宣傳海報,拍得蠻有意境的耶,帥!

進入資料館,首先可以看到不少的復元建築模型。

還有剛剛在內裏所看到的井戶,原本內部的杉木井桶,則在此展示。

內部很大的區域則是直接展示出土的遺構樣貌。

此處的展示是西元1964年挖掘調查時出土的柱穴遺構,根據柱穴的重疊方式,以及出土土器、瓦片等建築物遺構的年代推定,從西元740至770年間,建築物群可能有4~5次的變遷。

資料館也特別做了往下的鐵梯,可以更近距離的觀察柱穴的變化。

一旁還說明了不同時期的柱穴變化,可以更了解建築物的變遷。

另一個展示室,則保存了挖掘調查時出土的石板路。

館內也說明了目前平城宮中的5種展示方式,包然遺構露出展示、遺構模型展示(內裏)、模式展示(僅以礎石加上柱位)、基壇復元(主要在第二次大極殿)、復元展示(大極殿)。其中第二次大極殿是西元740~745年間,因為短暫遷都至他處,再回到平城宮時再建的大極殿,因此第一次大極殿使用年代為西元710~740年,第二次大極殿則為西元745~794年。不過目前仍沒有要繼續復元第二次大極殿的計畫。

離開資料館我們沿著東側的路徑往南側走,這裡也是許多攝影愛好者,卡位準備拍攝若草山燒與花火的地點。

東側的道路旁,出現了許多芒草,突然想起剛剛鈴木亮平的海報。

透過芒草遠眺大極殿,似乎也可以拍出類似風格的照片呢。

平城宮的最東側有一座復元的「東院庭園」,入口處也是採用傳統的木造與茸皮屋簷。

南側則有復元的「建部門」。這是依據西元1994年的調查後於1995年復元完成的單層切妻造門。建部門是平城宮十二門之一。

建部門位於平城宮的東南突出部,外側就是現代化建築與高架橋,頗有古今交錯的錯置感。

東院庭園的入口建築物內,有挖掘調查的柱穴模型,本來以為只是庭園而已,沒想到除了中央庭園的流水區域外,四周的建築物柱穴竟然如此的繁多、複雜啊,看的眼都花了。

不過走進東院庭園一看,這邊復元了奈良、平安時期的庭園樣貌,不規則的水池與池邊的寢殿造,讓人一秒回到1300年前。

剛好這時的天氣非常好,水池中映出了藍天白雲,讓人心情舒暢愉快。

東院庭園原本就是平城宮內舉行宴會、迎賓的場所,在這優美的環境中,吟詩歌、品酒、賞美食,真的是相當雅致啊。

連接池塘的彎曲流水,讓我們想起了曾在平泉毛越寺內看到的「曲水宴」場景,這裡過去應該也舉辦過曲水宴吧。

橫跨水池的拱橋也別有意境,只可能無法坐在寢殿造建築的池邊,假裝體驗一下古人的風雅。

庭園的東南角則有一座隅樓,屋頂也有著黃金鳳凰的兩層建築,一樓部分則開放可以供遊客坐下休息,只可惜離水池較遠一點。

這時庭園內飄來一陣清香,啊~熟悉的梅花香,沒錯,附近種了幾棵梅花正開始陸續綻放,梅花的香氣真的超迷人的,我們一聞就陶醉。

接著我們移動到南邊的「朱雀門」(南方的神獸為朱雀),這裡是平城宮宮內的大門,門後方就是直通大極殿的「朱雀大路」,門上兩邊亦有鴟尾的裝飾,但中央沒有寶珠。朱雀門前方的朱雀廣場平常就是舉辦活動的地方,這一天我們抵達時也看到許多人潮聚集,還有工作人員忙進忙出,原來這一天也是奈良的「大立山祭」啊,我們又亂入沒有預料到的祭典了。

朱雀門復元於西元1998年,也是竹中工務店負責,是平城宮內第一個大型城門復元計畫,費時4年的時間。這個建物的特點是採用了500年的耐震強度,外觀則仍以傳統工法來進行。

朱雀廣場前的草地裡,有世界遺產平城宮跡的石碑。

正前方的大廣場,當日則擺滿了屋台,共有33間代表各地鄉土料理的店舖與3所當地展示,我們剛好也肚子餓了,可以利用屋台來覓食也蠻不錯的。

這時朱雀門前似乎開始了迎新春的獅子舞,許多民眾都坐在前方欣賞。

下午2點多,肚子實在太餓,我們看一下屋台排隊的人潮並不多,決定先去覓食。已經有一些攤位售完了,我們先買了下市町的栃原道しるべ(路標)關東煮(上圖),再買了御所市的鴨鍋(中圖),最後再來個三鄉町的可樂餅(下圖),在屋台一旁的用餐區先填一下肚子,沒想到在世界遺產中,還能夠吃到奈良不同地方的特色料理。

就在我們吃完時,發現朱雀門附近有異變,好像有很多群眾集結在此。原來是奈良縣內六個不同地方的吉祥物大會師啊。

集合整裝後,集體站在朱雀門前與大家打招呼,由最右側的奈良官方吉祥物遷都君(せんとくん)帶領,頓時變成相當可愛的歡樂時間。

我們就在吉祥物們的歡樂時間下慢慢離開朱雀門,離開前介紹一下這個在朱雀門前的「平城宮いざない館」(平城宮諮詢館),這是朱雀門前的觀光交流設施,館內也有許多模型與出土品的展示,不過或許是因為當天祭典以及突然開始飄小雨的關係,館內人爆多,我們就先撤了。

回到朱雀門的後方,這裡過去是直通大極殿的朱雀大路,據說最寬達85公尺,前方就可以看到已完工的大極殿南門(通稱大極門),以及工事中的大極門東樓。南門已於西元2019年竣工開放,東樓於西元2017年開始動工,預計2025年完工。

大極門與朱雀門外觀上幾乎一模一樣,但比朱雀門略小一點,同樣由竹中工務店負責,平常大極門會敞開大門,可以看到後方的大極殿,朱雀門平常則是關閉大門的狀態。

利用長鏡頭壓所空間,讓大極殿與大極門做個比較,可以看出兩者建築風格的一致性,最大的差別在於大極殿有基壇且中央有珠寶裝飾,而大極門並沒有。當然如果日後東樓復元完成,那畫面會更精采。

從遠處長鏡頭追蹤下的大極殿屋頂,更可以清楚看出來兩側鴟尾與中央珠寶裝飾的樣貌,真的是氣派又精緻啊。

東樓建好後,不知道會不會持續復元西樓,讓整個大極殿院復元完成。平城宮內看起來還會持續變化。其中之一可能也會發生變化的,就是目前穿越平城宮內的近鉄奈良線。史學家在西元1907年發表大極殿的位置後,直到西元1924年才開始挖掘調查,這條在西元1914年通車的近鉄奈良線,當時並不知道位於平城宮內,因此日本文化廳其實已經著手規劃將鐵路線遷移或是地下化,說不定哪天就看不到近鉄線列車這樣行駛於朱雀門之前的畫面了。

我們平城宮的最後一個點就是位於西北側的「平城宮跡資料館」,這裡有大量的挖掘調查資料的展示,由於16:00是最後入場時間,我們抵達時也已15:30,真的逛完這一大圈,不知不覺就這個時間了。

館內有相當完整的大極殿院模型,現在復元的進度到了東樓,不知道未來有沒機會可以看到全部的建築物復元完成呢?

館內資料相當多,也都可以拍照真的相當感謝。還有布置成奈良時期的生活場景,真的頗有2024年大河劇「光る君へ」的感覺。(奈良、平安時期風格接近)

也可以跟穿著傳統服飾的正妹來個合照唷😆。

正常來說,資料館不是應該要先來嗎?我們刻意放在最後一個點才來,原因就在這啦!一開始在大極殿內拿到的集章紙,經過遺構展示館、東院庭園、朱雀門後,最後來到資料館,集滿5顆印章後,可以在資料館內換取小禮物。這樣順路不走回頭路的流程,在這廣大的平城宮內,才能比較省時省力啊!(但也是花了5小時啦)

蓋完章得到的禮物就是這個明信片了,總共有4張可以選擇,每張集滿蓋章紙可以選擇兩張,我們剛好兩個人就得到4張不同的明信片了,還蠻不錯的呢。

最後我們準備離開平城宮時,在馬路對面發現了一座名為佐紀池的水池,這裡的角度可以拍攝大極殿倒影,甚至包含後方的若草山草原,下午5時池邊已經卡滿了腳架,準備捕捉若草山燒與花火大會,基本上這個時間已經卡不到池邊的空間了,第一次參與山燒的我們,也想先近距離觀看山燒,因此還是決定離開此地,以後若有機會,來到此地拍攝花火、山燒與大極殿的合影,一定很美!

雖然我們花了比想像中多的時間逛完平城宮,對於這個佔地廣大的古奈良遺跡有了初步的認識,也因為平城宮的復元似乎還會持續進行中,再隔一段時間,說不定可以看到更多的變化,我們預約大極殿院完整復元時再前來,屆時一定會有更多收穫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