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的大地遊戲,奈良時代日本首都「平城宮」
奈良給人的印象,就是古蹟很多,隨便一挖都可以挖到遺跡,我們也很早就知道奈良市的西部有一大片的遺跡正在陸續復元中,因此難得又來到了奈良,想要花一個上午的時間,來認識一下這座巨大的遺跡。只是沒想到,原本預估兩個小時,結果根本不夠用啊!可能是配合若草山燒的期間,剛好當地也有祭典在舉行,加上期間限定的集章活動,我們一個不小心就在這裡待了五小時,雖然時間超出不少,但把目前遺跡內的範圍都至少走了一遍,應該也是很認真的行程了吧!
奈良除了是日本皇室最早定居之地(首都),甚至歷史上直接有命名為奈良時期的年代。西元710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現奈良市佐紀町)至西元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為止的74年間(740~745年短暫遷都京都、大阪、滋賀等地),即稱為奈良時期。西元1998年平城京所在的建築群「平城宮遺跡」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古奈良的歷史遺跡」之一。元明天皇定都於平城京,主要是考量風水中的「藏風得水」,並因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宮殿的建築格局模仿唐朝的長安,東西6.3公里、南北4.7公里,範圍相當巨大。目前復元的遺跡建築群有第一次大極殿、大極門、朱雀門、推定宮內省、東院庭園等,範圍約為104公頃,相當於20.8個東京巨蛋這麼大。
平城宮
地址:奈良県奈良市佐紀町
電話: 0742-30-6753
交通手段:「JR奈良駅西口」搭乘「奈良交通 14号」至「佐紀町」
地址:奈良県奈良市佐紀町
電話: 0742-30-6753
交通手段:「JR奈良駅西口」搭乘「奈良交通 14号」至「佐紀町」
營業時間:遺跡內24小時,資料館09:00~16:30(月曜,周一休,年末年始休)
所要時間:5小時
所要時間:5小時
料金:境內與資料館皆無料
大極殿與其南北320公尺、東西180公尺的區域,稱為大極殿院,是奈良時前前半舉行國家儀式的場所。從西元1970年代的挖掘調查開始,2001年正式啟動大極殿復元工事,除了參照奈良時期古寺院建築的工法,以傳統的方式興建,外觀則根據平安時期「年中行事繪卷」中所繪的二重入屋母造,費時9年於2010年才完工。
大極殿的屋頂兩端採用的鴟(音ㄔ)尾,其實並沒有在平城宮出土過,當時地位較高的建築物通常都有鴟尾,且因為以金屬鑄造,有可能將其融掉再利用因此沒有留下來。復元時使用的鴟尾則參考了平安宮大極殿的設計,高度達2公尺。
站在御座前方往南看,至前方同樣為復元的大極殿南門為止的廣場,就是大極殿院的範圍。我們與天皇一樣的視線,想像著過去舉辦過什麼樣盛大的儀式。
大極殿中央屋頂大樑的上方,也有著從隋代以後盛行的珠寶形裝飾。這樣的屋頂飾物也記載在西大寺藥師金堂中的文獻。大極殿的復元則參考了法隆寺東院夢殿的珠寶形,高度一樣是2公尺。
原本以為在平城宮看完了大極殿、南門、朱雀門後就沒了,走出大極殿看到地上的地圖,加上在大極殿內獲得了一張集章紙,需要跑完五處才可以得到限定紀念品,有集章癖的我們又受不了了,決定走遍平城宮中的角落並換取紀念品。於是,原本安排的時間,一定不夠用的啊。
我們先來到東側的「內裏」,這裡是天皇生活的區域、貴族舉辦宴會以及女官工作的地方。內裏東端則有1.7公尺直徑的井戶,內部是杉木的井桶,外部鋪上切石與玉石,目前僅復元了井戶的模型與部分土牆,並未將整個建物群復元。
宮內省主要掌管皇室事務,也等於是平城宮內的役所(公家機關),平常在土間就設有桌椅可供辦公,這裡參考了正倉院寶物「多足几」擺放了桌椅,想像一下過去穿著奈良時期傳統服飾的官員,坐在這裡辦公,嗯,好像有點可愛。
館內也說明了目前平城宮中的5種展示方式,包然遺構露出展示、遺構模型展示(內裏)、模式展示(僅以礎石加上柱位)、基壇復元(主要在第二次大極殿)、復元展示(大極殿)。其中第二次大極殿是西元740~745年間,因為短暫遷都至他處,再回到平城宮時再建的大極殿,因此第一次大極殿使用年代為西元710~740年,第二次大極殿則為西元745~794年。不過目前仍沒有要繼續復元第二次大極殿的計畫。
接著我們移動到南邊的「朱雀門」(南方的神獸為朱雀),這裡是平城宮宮內的大門,門後方就是直通大極殿的「朱雀大路」,門上兩邊亦有鴟尾的裝飾,但中央沒有寶珠。朱雀門前方的朱雀廣場平常就是舉辦活動的地方,這一天我們抵達時也看到許多人潮聚集,還有工作人員忙進忙出,原來這一天也是奈良的「大立山祭」啊,我們又亂入沒有預料到的祭典了。
下午2點多,肚子實在太餓,我們看一下屋台排隊的人潮並不多,決定先去覓食。已經有一些攤位售完了,我們先買了下市町的栃原道しるべ(路標)關東煮(上圖),再買了御所市的鴨鍋(中圖),最後再來個三鄉町的可樂餅(下圖),在屋台一旁的用餐區先填一下肚子,沒想到在世界遺產中,還能夠吃到奈良不同地方的特色料理。
我們就在吉祥物們的歡樂時間下慢慢離開朱雀門,離開前介紹一下這個在朱雀門前的「平城宮いざない館」(平城宮諮詢館),這是朱雀門前的觀光交流設施,館內也有許多模型與出土品的展示,不過或許是因為當天祭典以及突然開始飄小雨的關係,館內人爆多,我們就先撤了。
回到朱雀門的後方,這裡過去是直通大極殿的朱雀大路,據說最寬達85公尺,前方就可以看到已完工的大極殿南門(通稱大極門),以及工事中的大極門東樓。南門已於西元2019年竣工開放,東樓於西元2017年開始動工,預計2025年完工。
東樓建好後,不知道會不會持續復元西樓,讓整個大極殿院復元完成。平城宮內看起來還會持續變化。其中之一可能也會發生變化的,就是目前穿越平城宮內的近鉄奈良線。史學家在西元1907年發表大極殿的位置後,直到西元1924年才開始挖掘調查,這條在西元1914年通車的近鉄奈良線,當時並不知道位於平城宮內,因此日本文化廳其實已經著手規劃將鐵路線遷移或是地下化,說不定哪天就看不到近鉄線列車這樣行駛於朱雀門之前的畫面了。
正常來說,資料館不是應該要先來嗎?我們刻意放在最後一個點才來,原因就在這啦!一開始在大極殿內拿到的集章紙,經過遺構展示館、東院庭園、朱雀門後,最後來到資料館,集滿5顆印章後,可以在資料館內換取小禮物。這樣順路不走回頭路的流程,在這廣大的平城宮內,才能比較省時省力啊!(但也是花了5小時啦)
蓋完章得到的禮物就是這個明信片了,總共有4張可以選擇,每張集滿蓋章紙可以選擇兩張,我們剛好兩個人就得到4張不同的明信片了,還蠻不錯的呢。
最後我們準備離開平城宮時,在馬路對面發現了一座名為佐紀池的水池,這裡的角度可以拍攝大極殿倒影,甚至包含後方的若草山草原,下午5時池邊已經卡滿了腳架,準備捕捉若草山燒與花火大會,基本上這個時間已經卡不到池邊的空間了,第一次參與山燒的我們,也想先近距離觀看山燒,因此還是決定離開此地,以後若有機會,來到此地拍攝花火、山燒與大極殿的合影,一定很美!
雖然我們花了比想像中多的時間逛完平城宮,對於這個佔地廣大的古奈良遺跡有了初步的認識,也因為平城宮的復元似乎還會持續進行中,再隔一段時間,說不定可以看到更多的變化,我們預約大極殿院完整復元時再前來,屆時一定會有更多收穫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