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9日 星期一

2024 年初東海近畿-大阪-三好長慶的北方要塞「芥川山城」 (續百大名城)

戰事不斷,奠定三好長慶大業的「芥川城」

我們這一天,真的是一日三好(沒有終身三好)耶,早上攻下了三好長慶病逝時的居城「飯盛城」,從四條啜駅花了49分鐘,經由JR都市學園線到名稱很特別的「放出駅」,轉乘JR大阪東線至新大阪駅,再轉JR山陽本線至高槻駅,在下午一點半左右抵達位於飯盛城北方約20公里之處的芥川山城,完全有足夠的時間攻城,且續百城的兩顆印章,以及與城反方向的歷史館,我們應該都可以信手捻來。

芥川山城於西元1515年由細川高國所築,位於標高182.6公尺的三好山上,三面被芥川包圍,僅東南側倚靠著帶仕山。西元1526年至1546年間,細川家大亂鬥,讓芥川山城在細川高國、細川晴元、細川氏綱之間更迭。西元1547年進入京都的三好軍回攻芥川山城,趕出細川氏綱後,由三好家支配,初期任命芥川孫十郎為城主,西元1553年孫十郎舉兵謀反,三好長慶親領包圍芥川山城,孫十郎投降後,長慶進入芥川山城親任城主,直至1560年將居城搬至飯盛城前的7年間,都以芥川山城為主要據點,三好長慶並於此時期達到勢力的頂峰。

西元1568年被上洛之後的織田軍攻下,並以足利義昭家臣和田惟政為城主,西元1569年和田惟政改任高槻城主,家臣高山友照擔任芥川山城主,西元1571年惟政戰死,高槻城由其子和田惟長繼承,高山友照、右近父子,趁機奪取高槻城,並將芥川山城廢城,至此不斷在各陣營中轉手中的芥川山城經歷56年歷史劃下句點。西元1993年的初次調查,發現了本丸御殿遺跡,2017年的調查更出土生活器具,證明芥川山城也是武將生活的區域,非軍事政治據點而已。2022年向文科省申請指定国之史跡,成為續百名城中最年輕的国史跡古城。

芥川山城
地址:大阪府高槻市原大字原
電話:072-673-3987(高槻市立しろあと歴史館)
交通手段:「JR高槻搭乘「高槻市營巴士 51塚脇」至「塚脇
營業時間:城跡24時,高槻市立しろあと歴史館
所要時間:2小時



我們抵達JR高槻駅,走出閘門往南口的方向,就可以看到「高槻市觀光協會觀光案內所」,這裡放著一顆芥川山城的續百印章。開放時間10~17時,月曜日(周一)休。

除了印章外,還有芥川山城的簡介可以拿,不過眼尖的可能會發現,怎麼會是「芥川城」?「山」字不見了,等等我們再來說明。而這顆印章,可能蓋的人比較多,墨水量不足,試蓋之後決定先保留,待歷史館的印章狀態如何再做決定。

我們先往南口走,這裡有連結百貨的空橋,以及大型MALL與許多店家,高槻市算是大阪市中心的衛星城市,有點像東京的船橋、大宮這樣的地方。

從JR高槻駅與阪急京都線的高槻市駅間,還有商店步行街,生活機能看起來很完善。

步行約15分鐘,來到距離JR高槻駅1.2公里處的「高槻市立しろあと歴史館」(高槻市立城後歷史館),這裡是芥川山城唯一的關聯設施。

館內可以無料參觀,可以在這裡預留20~30分鐘的時間。

圓形大廳的中央,就是芥川山城的介紹與蓋印處,一旁還有3D AR的CG復元圖,可利用手機APP觀看。

這裡的印章,墨水量相當充足,可以看到右邊自己的集章本試蓋的結果,上方墨水較淺的是觀光案內所的印章,下方墨水超多的就是歷史館的印章,但因為這顆印章墨水量實在很多(懷疑是不是剛剛添加的),所以即使決定要蓋上這顆章到公式集章本中,還是得小心翼翼的輕壓即可,不過還是因為墨水過多,有點滲透到背面的感覺,蓋章實在好難啊!總之第72顆章入手。

館內是以江戶時期的高槻城為主要的展示,大廳還有複製的紅色盔甲,不過並沒有標示是仿何人製作的。

高槻城由和田惟政築於西元1573年,江戶時期為高槻藩,至1874年廢城為止,都是畿內抑制西国勢力的據點,城跡規模相當大,現在仍保留部分遺跡,城內亦有高山右近像,或許未來有續續百名城的話,高槻城應該可以入選無誤。

常設展的入口處,設有仿高槻城的石垣,完美的嵌入現代化建築中,頗具巧思。

下方保留一塊透明區域,讓大家看看石垣底部的結構。

展示室內馬上就可以看到芥川山城認定証,下面的解說卻頗令人玩味。芥川山城原本的名稱是因為要與西国街道的芥川宿附近的芥川城有所區分而使用的,但近年來的調查結果,戰國時期的史料都明確地將三好山上的山城,稱呼為「芥川城」,因此令和4年(2022年)11月指定的国の史跡名稱為「芥川城」,雖然城郭協會仍稱之為「芥川山城」,但我們決定下文都將之正名為「芥川城」。

展示室內除了有高槻城最出名的武將高山右近(左圖)的介紹外,芥川城的三好長慶也有複製畫軸的展出(右圖)。

高槻城300年歷史的城下町與文化發展為主要展示,還有高槻城的復元模型、出土文物與鯱瓦,內容其實相當豐富。

高山右近(重有)是戰國時期有名的基督教大名,捨棄武士的身分貫徹信仰,最終於海外的菲律賓逝世,被日本乃至世界基督教認定為殉教士,在高槻與金澤都有高山右近像紀念。

高槻城出土的文物不少,館內都可以拍照,很感謝🙏。

芥川城的介紹就以印章的圖案來說明,讓我們先放心,這印章圖案的角度看起來是可以得到的。

與飯盛城一樣,館內都有很可愛的芥川城跡小旗幟,可惜非販賣商品。

在歷史館外的路邊,有著高槻城枡形門的石垣,這是昭和60年(1985年)因為現在城跡內的中學校體育館新築工程而挖出的,上面還有切割與矢穴痕跡,就這樣放在路邊也蠻有趣的。

歷史館的對面,偌大的建築是「高槻城公園藝術文化劇場」,再後方才是高槻城現有遺跡保存的位置。不過我們還得趕去芥川城,高槻城就留待以後了。

其實爬完飯盛城時就已經肚子餓了,畢竟消耗了那麼多熱量,離開高槻歷史館後,我們決定在剛剛的商店街附近尋找午餐,看到一間提供炒麵炒飯的餐廳,覺得這樣可以有效率的吃飽,就決定是它了。

這間「麺右衛門」的炒飯與炒麵,都只要550~700円,相當平價,口味濃郁好吃,使用傳統鐵盤也很有復古味道,30分鐘內可以完食,符合我們的需求,讚!可惜的是,店家在2024年11月決定歇業。

在商店街旁無意間看到高槻市的機車牌照,上面是高槻市的吉祥物「はにたん」(小埴埴),是附近古墳出土的埴輪,蠻有趣的。

前往芥川城的交通方式不難,來到JR高槻駅北口的巴士站,尋找「北2」乘車處,這裡就有開往芥川城下的「51塚脇」路線,咦?塚脇?我們剛剛四条啜資料館上車的地方也叫「塚脇」,這個地名好常見啊。

這班路線巴士因為是循環巴士,回程時也在同一處搭車,半小時一班從早上6點半直到晚上8點都有車,不用擔心搭不上車延誤了攻城時間,非常棒!車程15分鐘,很快就到了。

下車站牌旁就有芥川城的介紹,除了有整個城郭的想像圖外,還有挖掘調查時,出土的礎石、建物遺跡照片。

站牌北側,電線桿的右側,就是三好山,也就是芥川城的所在。

往北走進入住宅區,叉路有三好山(芥川城跡)與塚脇巴士停的指標,路標上寫著由此地前往三好山1.5公里,實際上大約850公尺抵達登山口,後面650公尺則為登山道。

途中會經過妙力寺的入口,路旁的兩尊石像,也太異國風了😆。

如果一開始使用Google MAP定位芥川城,會被導向芥川另一岸的路線,那邊完全無法登城,因此小技巧是將定位選定在「高槻黄金の里特別養護老人ホーム」(療養院),才能找到正確的路。

前面路段是緩上坡的車道(上圖),途中也不斷有指示,不怕走錯路。看到一段碎石道的叉路,就是三好山登山道的起點,入口處寫著40分鐘可達山頂。實際上大約30分鐘可到。

指標上方的復元圖,可以看出城內的各區域構造,包含主郭御殿、大手石垣等位置。

登山道的前半段,都是這種緩坡碎石路,一旁有圍籬阻隔,大約要走10分鐘地貌景色才會改變,是一段走著走著會覺得怎麼還沒結束的單調路徑。

緩坡登山道的盡頭,可以看到一面野面積的石垣,不過這可能不是城跡的一部分,因為所有芥川城的地圖與介紹內都沒有這石垣的說明。

之後馬上遇到一塊指標,芥川城三好山10分鐘,很明確!而另一側的「上の口」則是北側的登山道入口,那邊有大型的停車場,如果是自駕前來,從上の口登城會比較方便,兩條路徑抵達此地的時間差不多。

順著指標走進去,登城道旁還是有大面的防獸網,但因為並沒有標示出注意動物的警示,不確定是防獸網還是單純的界定私有地範圍而架設的。

3分鐘後路徑轉入山中,開始出現類似虎口的構造,但因為這條路徑並沒有任何說明與標示,不確定是不是城跡的一部分。而依照地圖,應該出現在登山道內的遺跡實際上並沒有被標示出來,因此也不知道是否有經過它們,有點可惜。

兩旁土壘,加上彎曲的枡形構造,只容兩人的寬度,是不是很虎口?

芥川城的山路一直都不算太陡,比起上午的飯盛城,實在相當輕鬆,還好我們先苦後甘,心情上愉悅很多。

從往上の口的岔路開始算,6分鐘後會再遇到一個岔路,這裡還有一座小小的「史蹟 城山城跡」石碑,看起來也頗有歷史。

我們順著道路來到西曲輪群,在主郭下方的平台相當開闊,但並沒有說明這裡的名稱(無論現地或資料都沒有,但有可能為腰曲輪)。

但依照照片,這裡應該是曾經挖掘調查的位置,曾經出土大批生活器具,包含天目茶碗等,亦有建築物的礎石檢出,現在也已經將遺跡埋回,只有擺放一些像是給人坐下休息用的圓木塊。

不過這裡的視野蠻不錯的,前方高槻市的繁華街道與大樓,清晰可見。

不過這個平台(腰曲輪)並不是最高處,後方還有一條路徑可以再往上走,路標寫著往三好山6分。

往上一點看到一片圍籬圍住的區域,一旁寫著「野外活動園」,這裡是提供在地幼稚園野外活動的場地,想到小小朋友要爬30分鐘的山上來,好像也蠻辛苦的。

經過野外園後,又有一片開闊的曲輪整備地出現,這裡比剛剛的腰曲輪再高個10數公尺,同樣有一些散落的圓木。

繼續往上走,出現了立入禁止的部分,不過西曲輪群的道路都整備的相當完善,很好走。

從剛剛6分鐘的路標開始算,來到主郭部僅花了3分鐘,嗯~看來路標是嚇嚇人的😆。主郭部相當開闊,城內的樹木幾乎都被處理掉了,中央有一塊傾斜的「城山城址」石碑,而不是史蹟芥川城址,有點可惜。

本郭部西側有一座小小的祠堂,祭祀著三好長慶與松永久秀,這個讓織田信長大為頭痛的松永久秀,與主公一同被後人祭祀,三好家與松永久秀的恩怨情仇,不知道化解了嗎?

本郭部同樣也曾出土御殿礎石遺跡,現在也埋回去了並放上圓木,這相當寬廣開闊的空間,也是幼稚園的野外活動園場所之一。前方的視野也相當好,依稀還可以看到天王寺的HARUKAS360建築。

雖然城內沒有芥川城石碑,但有一面大大的三好長慶畫像,標高182.6公尺也寫在這。

看板後面有詳細的芥川城歷史(上圖),一旁還有一張板凳,板凳也充作案內板,介紹了三好勢力當時的範圍(下圖),中央的三好長慶石像,坐落於芥川城對岸的攝津公園櫻廣場,只有雙腿的我們,走過去應該會斷腿,就殘念放棄了。

因為沒有芥川城石碑,就跟三好長慶來張合照!

離開本郭前,來看一下芥川城的空拍影片吧!


離開本郭部後,我們往剛剛另一處下山的路徑走去,這裡是通往本郭部下方大石垣的路徑,路標指示要往下走40公尺,就可以看到大手門石垣。最下方還寫著三好山是私有地...其實我們上山前就知道三好山是私有地這件事,路上也有一些指標有提醒大家。

往下走3分鐘後,就看到一面崩塌一半的石垣,這裡就是芥川城的大手門石垣,也是城內唯一的石垣遺跡,續百名城印章的角度,也是取之於此。

下方的山坡有許多掉落的石垣,不知道未來有沒有修復的可能,還是就讓它呈現崩落的狀態。

從下方可以看到大手石垣的正面,右側我們剛剛也走過的路徑,就是過去的大手道,石垣與大手道處,應該有一座大手門,這裡也是芥川城的正門。

這條大手道比較屬於急坂,爬上來可能會比剛剛我們上山那條路辛苦,不過下山就沒這個問題了,沿路也有許多掉落的石垣,不知道是不是從大石垣滾下來的。

大手道途中也有一些曲折,看到竹林時,就是快接近登山口的位置了。

出口處有防獸網的閘門,需自行打開再關上,警告標語寫著:防犯鹿與山豬,原來芥川城裡還是有野生動物啊!

走出閘門後又看到一片石垣,而且這石垣還有邊角的算木積,不過地圖上也沒有說明這是屬於芥川城的遺跡,看起來,很有可能又是後世所建。

再往下走,看到石垣上的屋舍,好吧,那一切就懂了😂。

走出大手道,與剛剛的登城道路徑完全不同,還經過了一棟超大的宅院,石垣工法與土塀都做得相當氣派,從Google Map上看起來,應該真的是民宅,實在太厲害了(好羨慕啊)。

在飯盛城與芥川城連續兩座續百名城的洗禮下,完成了一整天的「三好日」,飯盛城所在的大東市、四條啜市,與芥川城所在的高槻市,都有製作許多精美詳盡的介紹,這兩座城,雖然都可以在離城較近的野外中心或是車站的案內所蓋章,但不多走點路,去參觀這兩座城的關聯設施,拿到這些介紹的話,實在是相當可惜的,看我們真的收穫滿滿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