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普請建城,而是普請拆城的「宇陀松山城」
奈良縣有兩座續百名城,其中一座「大和郡山城」的另一個身分是「櫻花百選」,所以我們刻意將大和郡山城延到櫻花季再攻,本次奈良的攻城行程先以山城的「宇陀松山城」為主要目標。
宇陀松山城正確的建築時間不明,但認為應該是南北朝時期(西元1337~1392年),南朝建都吉野時,由秋山氏在宇陀地區標高473公尺的宇陀城山上所築,當時稱為秋山城。西元1585年豐臣秀吉進入大和郡山城後,秋山氏從宇陀退去,豐臣氏的家臣陸續進駐,並開始近世城郭的修築,與大和郡山城、高取城,成為豐臣政權支配大和國的主要三城。西元1600年關原之戰後,當時的城主多賀秀種屬於西軍被改易,由福島正則弟弟福島高晴入城,並開始大規模的改修。福島高晴也趁著改修之際,改名為松山城。西元1615年大阪城之戰夏之陣,高晴被懷疑內通豐臣方,德川幕府以其他罪名將高晴貶除大名,並派遣小堀遠州拆除宇陀松山城。由小堀遠州留下的書狀可得知,當時拆城還發動了全國普請,邀集其他大名一起來拆城,創下了不是普請來建城,而使普請來拆城的珍貴例子。而江戶時期後的宇陀藩,更是織田信長的次子,織田信雄擔任藩主的地區,雖然當時已經沒有城了,但城山腳下的陣屋仍然是織田氏四代的領地。
宇陀松山城
地址:奈良県宇陀市大宇陀拾生
電話:0745-88-9800(奈良県宇陀市松山地区観光案内)
交通手段:「JR櫻井駅」搭乘「奈良交通 71」至「大宇陀」
地址:奈良県宇陀市大宇陀拾生
電話:0745-88-9800(奈良県宇陀市松山地区観光案内)
交通手段:「JR櫻井駅」搭乘「奈良交通 71」至「大宇陀」
營業時間:城跡24時、案內所09:00~17:00(12/29~1/4休)
所要時間:2小時
大約半小時的車程,路上經過幾個路標的景點,看起來都蠻令人感到好奇的,希望以後有機會去探索。終點的「大宇陀」下車處,是一間休息站「道の駅 宇陀路大宇陀」,老宅改建的建築物,還包含了觀光案內、物產販賣的功能。
嗨~「遷都君」又見面了,不愧是代表全奈良的吉祥物,到處都可以看到呢。
宇陀地區有保存良好的老街町並,案內所也有詳細的地圖可以參考。另外還有電動自行車的租賃,9~17時,一天1,000円,不過考量我們要爬山城,且可能從不同的位置上下山,騎車可能反而不方便而作罷。
休息站內除了自己的印章、歷史街道的印章外,居然也有放置一顆續百名城的印章,但因為外觀上就有點危,我們猜想狀況應該不好,試蓋之後決定先放棄,待等等去另一個蓋章點看看狀況後,再決定要改哪一顆印章到集章本上。
原本應該到休息站東側200公尺處的「社區再造中心 千軒舍」蓋續百名城的印章,但我們到了千軒舍門口,才看到貼著蓋章地點更換的通知,原來剛剛也有經過的「まちかどラボ観光案内所」(町門實驗觀光案內所),才是新的蓋章地點。
館內也有一些展示可以看。天守附近出土的鬼瓦經過復原後展示出來,其中右側的菊文鬼瓦,是室町幕府足立義昭將軍下賜織田信長使用的,信長死後,秀吉麾下有戰功大名皆可使用,至西元1591年頒布「桐、菊文使用禁止令」為止。
館內還有宇陀松山城的CG復原影片,很值得一看,可以先看完城內的結構後,再攻城會更有感覺。
平面資料中,也有從秋山城、天守的興建、小堀遠州的拆城、到織田宇陀藩的簡單介紹。其中記載拆城普請的資料,目前藏在「長浜城歷史博物館」內,之前都沒有注意到,以後有機會再訪要特別看看。
案內板簡單說明了宇陀松山城的由來,以及被稱為「城割役」的小堀遠州拆城的歷史,西元1995年開始的挖掘調查,也出土了大規模的石垣與本丸殿跡,2004年被指定為國之史跡。
城跡的入口處,砍筏了大部分的樹木,與山上筆直的杉木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對比一旁挖掘調查出來的照片,原來階梯下都是石垣結構啊!根據西元1594年的繪圖,確實記載了雀門的位置,這裡也是宇陀松山城南西側的虎口部,一旁的土壘出土的瓦片也可以推斷可能有多門櫓與隅櫓的存在,雀門也可能是高麗門的形式。
本丸是東西50公尺、南北45公尺為城內最大的郭,西邊有10m*15m的突出部。有著本丸御殿(表向御殿)的建築存在,主要是禮儀空間的功能。以廣間為中心的五棟殿舍,規模相當大。依據拆城時丟棄的瓦片的出土狀況,可以推定本丸並不使用檜皮而是柿茸當作屋頂材料,本丸周圍則由多門櫓相連,除了北西隅部分幾乎圍繞一圈。西虎口與南東虎口為本丸的兩座門,北側雖有虎口,但為石垣附櫓的結構。
天守郭東西40公尺南北12~20公尺不等,其上應該有稱為天守的多重建築物存在,以大小推測可能是小規模的天守(三重天守之類的),而南北的突出部分可能有聯絡天守的櫓存在,西側則有城主日常生活的「奧向御殿」等建築物。從上圖可以看出來天守郭的石垣真的不算高。
天守郭內有兩座石碑,其中一塊石碑連第一個字都不會唸,也查不太到緣由,很神祕。
天守台上目前僅剩下樹木與一座「白鬚大明神」石碑,看起來也有些年代。有趣的是,掛在一旁樹上的標高標示著473.3m,與剛剛看到的471m標示差了2.3公尺,但我們怎麼樣都不覺得兩處有差到2.3公尺之譜啊,到底該相信誰呢?
還有一個任務,我們一直遲遲無法解,就是尋找續百印章的圖案位置。我們在天守郭遍尋不到一樣的畫面,但印章中的確出現了低石垣的構圖,找了半天,看到一旁因為調查拉起的繩索,才恍然大悟,啊!原來印章角度是天守台左側,藍色帆布後方啊,那我們怎麼樣都拍不到了啊。只能以另一個角度拍一樣的石垣來代替一下。
離開本丸前,來看一段宇陀松山城的空拍影片吧!

無法取得印章畫面只好略感遺憾地下山了,下山的路徑選擇了另一條西北側的登山道,這條路線就真的是在杉木林中穿梭了,快到山腳下的出口時,有著「秋山城跡」的指標,我們從宇陀松山城上,秋山城下,欸不是啦,是同一座城啦。
春日山神社的參道口有一處石垣,這是宇陀松山城的「春日門跡」,是城下町的出入口。正面延伸出去的大手筋會直達西口関門門跡構成的虎口,現在還留有兩座櫓台跡的石垣,東櫓台東西長4公尺、南北100公尺、高6公尺,是城內現在最具規模的櫓台,南西隅則有一段低石垣,東西4公尺、南北7公尺、高2公尺,連結的西櫓台則是東西6公尺、南北11公尺、高4公尺。根據調查,春日門築於16世紀末17世紀初,松山城建築時區分武家屋敷與城館的虎口,但現存的櫓台是17世紀後半,織田氏宇陀松山藩修築藩屋敷時伴隨建築的。
在春日門的西側,還有一處宇陀松山城關聯建築「松山西口関門(黑門)」,這是福島高晴時期所建築的城下町正門,從此門至春日門之間即為大手筋。門的形式是「高麗門」,是宇陀地區重要的歷史建築,已被指定為「国指定重要文化財」。
一旁有一張松山地區案內圖,除了說明城下町是福到高晴(孝治)時期開始發展的之外,也說明了織田信雄入藩後,帶來了400家商家的繁盛時期,地圖上標示了許多遺跡位置,可惜的是現在大多以不復在了,甚至西口関門前方,標示著(戰國時期)的大橋,都已被鋼筋水泥橋所取代。
攻完城大約下午兩點半,雖然飯店早餐有努力吃飽還是會肚子餓,我們事先就在老街內找搜尋好了午餐地點,是一間以奈良當地大和牛製作的丼飯餐廳「件」,頗具老街風情的外觀令人舒服,周日營業到下午三時,也適合我們的攻城時間。
走進店內,是溫暖的小空間,座位並不多,製作料理的只有遇到一名老奶奶。
菜單非常簡單,有大和牛丼與定食以及大和當歸料理。因為攻城的體力活,讓我們都想吃肉,所以鎖定大和牛丼定食,不過本來想點2,000円的「もっとスベシャルどんぶり」(更特別一點的丼飯定食),被告知已經賣完了,只好點了中間價位1,600円的「スベシャルどんぶり定食」(特製丼飯定食)。
餐廳「件」的老奶奶人非常客氣,料理也相當美味,如果攻城完或是逛完城下町,推薦不妨來吃客大和牛丼飯吧!
大和牛丼の店 件(くだん)
地址:奈良県宇陀市大宇陀上新1938-1
電話:無提供
交通手段:「道の駅 宇陀路大宇陀」,步行450公尺
地址:奈良県宇陀市大宇陀上新1938-1
電話:無提供
交通手段:「道の駅 宇陀路大宇陀」,步行450公尺
營業時間:11:00~16:00、11:00~15:00(日曜),月火曜日休,周一、二休)
支付方式:僅現金
網址:無
老街上還有一處史蹟蠻有趣的,這個「森野舊藥園」是自西元1729年森野藤助開始,代代努力於草藥研究的森野家種植藥草的地方,諸如大和當歸、吉野葛等,都是大和地區特有的草藥,此地是日本少數可供參觀的私人草藥園,我們也有點興趣,不過因為我們要搭乘那班次很少的巴士回到櫻井,這次只能無緣了。
宇陀松山城雖然仍然在挖掘調查中,不過有從福島、織田等名家的歷史流傳。其中織田信雄對於宇陀地區的發展注入的心力,歷史上也因此對於信雄並不是一面倒的負面評價,將信長「樂市樂座」的概念帶入宇陀城下町的繁榮,讓我們今日還可以看到這美麗的老街。下次有機會,一定要再來這邊漫步一下,還有那在日本火速竄紅的「又兵衛櫻」,我們應該會再次造訪宇陀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