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5日 星期四

2024 酷暑北陸行-福井-登上真正的「一乘谷城」(百大名城)

這不僅是再訪,而是要登上真正的「一乘谷城」🚩

已經完成百大名城之旅了,再次來到一乘谷城,應該算再訪了吧?不!這次我們要登上真正的一乘谷城,而不是只有山下的「朝倉氏館」。10年前的2014年,我們剛踏上百大名城之旅不久,就前來這個被遺忘400年的一乘谷城跡,當時涉世未深以為,位於山谷間的復原遺跡就是一乘谷城,後來才知道,真正的城其實是位於後方的山上。山腳下的遺跡與復元街町,都只是大名居住的城館而已。於是,在進入續百名城旅程,成為山城常客之後,我們興起了爬上真正的一乘谷城的念頭,讓這次的北陸之旅,除了續百名城外,又多了一座百名城。

一乘谷城是越前朝倉氏於南北朝時期,在標高473公尺的一乘城山上所築,作為朝倉氏的本城,並於山腳下的一乘谷川沿線發展城下町。由於朝倉重臣皆聚集於此,城下町的發展相當繁盛,據說當時人口超過萬人以上,是越前國最繁榮的地方。城山上包含本丸(千疊敷)、一の丸、二の丸、三の丸等區域,包含空堀、豎堀、土壘等,全長1.5公里。山麓則興建城主居館,即是現在的「朝倉氏館跡」,館跡6,400平方公尺,內有17棟建築物遺跡出土。西元1573年,織田信長來襲,為了完全剷除朝倉家的勢力,一把火把一乘谷城燒了,連同山麓的居館與城下町,一同葬身火海,直到西元1967年才開始挖掘調查,一乘谷城被埋沒了400年才終於重現天日。西元1971年被指定為「国の特別史跡」,1991年被指定為「国の特別名勝」,2007年被指定為「国の特別文化財」,是全國只有五處的「国定三重史跡」(整理自維基百科日文版)。

延伸閱讀,10年前的一乘谷城之櫻 https://hidejellyfish.blogspot.com/2014/04/day3.html


一乘谷城
地址:福井県福井市安波賀中島町8-10
電話:0776-41-7700(一乘谷朝倉氏遺跡博物館)
交通手段:JR九頭龍線「一乘谷」,步行1.9公里,或自「福井駅」搭「京福巴士 62 一乘谷東鄉線」至「朝倉館前」,假日亦有博物館至城跡免費接駁巴士
營業時間:城跡24時,09~17時(一乘谷朝倉氏遺跡博物館)、水曜(周一)休
所要時間:2小時(僅一乘谷城山)
料金:城跡無料、博物館700円
網址https://asakura-museum.pref.fukui.lg.jp/


從福井駅前往一乘谷城有兩種方式,搭乘JR九頭龍線或京福巴士,但如果想要先到「一乘谷朝倉氏遺跡博物館」,還是推薦搭乘電車的方式最快速。

只是「一乘谷駅」居然沒有無障礙設計,我們因為下一個目的地是要回到大野市,所以拖著四卡行李,必須徒手搬下階梯,還好不用跨越月台,不然應該會就地森七七😅。

車站的對面,就是「一乘谷朝倉氏遺跡博物館」了,相當新的建築物,是疫情期間2022年10月新開幕的場域,真的相當新。

主體是清水模建築,搭配原木色建材,玻璃大面開窗與金屬門、飾條,很現代日式的建築風格。

玄關入有動漫風格的福井旅人物、新幹線通車的中条彩未宣傳海報、大河劇「光る君へ」的海報。

櫃檯上擺著一顆百大名城的印章,看起來印章的狀況頗好,雖然我們蓋下一乘谷城的印章已經十年之久了,但看到這顆章還是會手癢想蓋耶😂。

不過我們先不急著逛博物館,這邊可以租借自行車,還可以將大型行李寄放於此,可以安心的輕裝攻城。租借自行車的費用僅500円/日,非常佛心,不過因為總數只有16台,要先上網預約一下唷!


一乘谷的主要幹道-縣道18號鯖江美山線,車輛不算多,騎起車來相當舒服,雖然是個陰天,但擔心被曬成水母乾的水母妹,還是決定全身包緊緊。

10年前我們徒步路過的鐵橋,好懷念。

先經過下城戶跡的大石碑,10年前沒有跟石碑合照,這次完成補課。

下城戶是一乘谷城北側的入口,至南側的上城戶,共有278畝的區域,即是一乘谷城的「城の內」,中央有一條大路貫穿,兩旁的街町有居館、武士屋敷、寺院、商人町家等。石碑後方有水堀與土壘,具有防禦功能。

馬路的對向,則有石垣與出入口的枡型構造。

我們先來到另一個設施「一乗谷史跡公園センター」,這裡可以停放自行車,我們才好前往位於後方的一乘谷城山登山道。

中心的玻璃窗上就貼著一乘谷城登城的四條路徑,我們事先已經研究過了,決定走「馬出ルート(路線)」,1.5公里較為平緩的登山道,費時約1小時,且可以經過一乘谷城的詰城「小見放城」。

中心後方有一座「上殿橋」,是通「馬出ルート」的必經之路。

雖然剛下過雨,但一旁的一乘谷川還是相當清澈。

「馬出ルート」的入口不難找,上圖右側的山路即是,一旁有解說板(下),說明了一乘谷城為朝倉氏居館後方的詰城,有保存相當良好的防禦設施,具有連續曲輪的結構,城內還有100條以上的空堀。

我們在停放自行車後,「一乗谷史跡公園センター」的職員知道我們要登上一乘谷城山,跟我們說,雖然現在還沒有熊的目擊情報,不過還是帶著熊鈴比較好,因此借給我們一只熊鈴,於是,請放心,熊鈴我們有戴著唷!

一開始的路徑相當平緩,想說應該不可能這麼簡單吧。

沒想到走了5分鐘後,看到另一個指標,原來這裡才是真正的入口!一旁還真的有「熊出沒注意」的警語。

入口處後方就有一面石垣。

石垣上方是一塊平坦的區域,這裡一定有什麼!但是並沒有說明,我們一度以為就是小見放城,但似乎不是。

經過平台後,山道開始縮窄,還有一些小木橋跨越小空堀。

從入口起算,大約10分鐘的路程,我們抵達了「小見放城」,說明板相當的新,而且居然還有英文翻譯與QR code。小見放城是位於馬出地區的北西側,一乘谷城大手道的南側,曲輪群呈現階段狀的排列,周圍有許多的豎堀,而我們這也才意會過來,原來剛剛入口處的平台,應該就是馬出了啊。難怪這條路徑叫「馬出ルート」。

走到小見放城這條「馬出ルート」大概就走三分之一了,指標寫著距離城山1.0KM,好像不會太難。

不過小見放城之後,就是眼前淨是樹林的蜿蜒山路,坡度也開始陡峭了起來。看來前面三分之一雖然只花10分鐘,後面的三分之二是不可能花20分鐘就爬完的。

再往上走4、5分鐘,可以看到數顆巨石。

這裡距離城山約800公尺,指標下方說明了一旁的巨石上,刻著一尊「磨崖佛」,是地藏菩薩的樣子。

雖然有點斑駁,但整理者把青苔去除後,還是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地藏菩薩的樣貌。

我們鞠躬一拜,來到地藏菩薩保佑的山林打擾,希望可以保佑我們旅途平安順利。

過了地藏菩薩後,路況開始更為崎嶇,沿路都是巨石,還好山路的含水量還不算多,不然應該會增加不少危險度。

也有這樣坡度不小的路段,30度氣溫的盛夏,爬起來有點吃力。

從入口開始算起經過41分鐘的時間,來到了城山頂與英林塚的岔路,這裡離城山僅200公尺之距,而英林塚4條路徑中另一條也是最陡峭的一條,我們本來想從這條路徑下山,不過這樣就還要走回去牽自行車,好像有點笨。

繼續往上走,大約5分鐘的時間,來到了「不動清水」,從山澗中流出的泉水,源頭就在這裡,上方還有著不動明王的石刻(石材來自足羽山),也是城山中唯一的水源。並且有著如果水源乾涸,就會出現旱災的說法。

不動清水上方30公尺,就是一乘谷城的「千疊敷跡」,也就是城內最寬廣的平坦區,面積達1,500平方米(450坪),這裡有許多建物礎石跡,推論有大型的建築物存在過,根據「一乘谷古繪圖」,描繪了萬疊大的建築物,因此這個平台可能稱為千疊敷或萬疊敷。一旁還有超級迷你的「一乘谷城本丸址」石碑,有夠可愛。

寬廣的平台,還有隆起的土壘區分不同的區域。

但並沒有看到礎石遺跡,不知道是不是出土後又埋回去了?不過倒是有一堆破碎的石佛,添增了一絲詭異的氣息。

千疊敷一旁是400平方米的「觀音屋敷跡」,三邊以土壘圍成的區域,也留有許多礎石遺跡,推測有建築物存在過。

觀音屋敷西側有一塊稱為「宿直跡」的平台,可以眺望三國海岸與福井平原,檢出少量礎石,過去可能有瞭望台之類的建築物存在。

我們站在宿直跡前端,果然可以眺望山腳下狹長的一乘谷山谷。

西北側的視野相當好,福井平原盡收眼底,如果天氣再好一點的話,應該真的可以看到三國海灘唷!

千疊敷雖然是最寬廣的區域,但還不是城內的最高點,所以我們繼續往上爬。途中可以用更高的角度看到千疊敷的寬廣平台。

千疊敷上方,則是4條路徑中的另外兩條的叉路口,往安波賀方向的兩條岔路,一條可直達下城戶,另一條則為開車方式抵達山上的停車場後,步行30分鐘緩坡即可抵達的輕鬆路徑。

繼續往山頂走,會先經過「一の丸跡」(下)與「二の丸跡」(上),兩塊區域都不算大,都有豎堀做間隔。

不過千疊敷之上的山路,就沒有那麼陡了,幾乎都只有這樣的緩坡。

我們在入口開始計算的1小時20分鐘後,來到了城山最高點區域所在的「三の丸跡」,是南北長110公尺的狹長區域,面積也有430平方公尺大(130坪),以6.5公尺深的堀隔出南北曲輪。

最後的一段爬坡,出現了繩索。

一旁還有超級鮮豔,看起來就毒到爆的菇類。查了一下,居然是會引起幻覺的有毒蘑菇「大笑菇」啊!怕...

爬上「三の丸跡」,一邊是狹長的曲輪(上),另一邊則是6.5公尺深的豎堀。

三の丸的尖端,就是一乘谷城山的三角點,這裡有一塊刻著「一乘城山」的木牌。不過最高點意外地沒有什麼視野。

在氣溫30度左右,無風相當悶的城山裡爬了一個半小時,其實我們滿身大汗相當狼狽,但既然來到最高點,還是要儀式一下的合照啊!

三角點旁看到了一些疑似建築物用過的磚瓦,不確定是不是過去建築物的殘骸。

我們從三の丸開始沿原路折返,在悶熱的登山道途中,又發現了長得相當茂盛的青苔,日本的青苔種類相當多,每次看到長的這麼立體的青苔都覺得好厲害啊!

下山總是比較快,我們大約花了50分鐘就快接近登山道入口了,突然在山路的一旁看到了一尊佛像,像是斷了頭又被人加工放上了很違和的頭,這有點驚悚,如果是上山時看到應該會害怕整路,還好剛剛並沒有發現。

結束了攻城行程,肚子餓了,還好剛剛「一乗谷史跡公園センター」旁就是一間餐廳「一乗谷レストラント」(一乘谷餐廳),是一乘谷城區域中少數幾間可用正餐的餐廳之一,下午一點半,大概是過了午餐時間的尖峰,店內只剩下幾組客人。

原本以為只是一般食堂類型的餐廳,沒想到店內內裝還蠻有設計感的,挑高的空間、交錯的木樑、大面的開窗,還有流木裝飾,用餐環境很讚耶!

提供的餐點以蕎麥麵為主,可以搭配福井醬汁豬排的套餐,不過價位偏高一些,畢竟是選擇不多的區域嘛!

我們點了一份1,800円的蕎麥麵醬汁豬排套餐(上),與同樣為福井名物的炸豆皮蕎麥麵(下)1,200円,蕎麥麵爽口消暑,醬汁豬排則有飽足感,整體而言味道沒有特別出色,但爬完山城後的美食總是特別好吃,大概是這種感覺。因為餐廳的環境太好了,在這邊吹吹冷氣休息一下確實是蠻讚的。

一乗谷レストラント(一乘谷餐廳)
地址:福井県福井市城戸ノ内町10-48
電話:0776-97-5335
交通手段:JR九頭龍線「一乘谷」,步行1.4公里,或轉乘京福巴士至「一乗谷レストラント前」
營業時間:11:00~16:00(火曜(週二)休)
支付方式:現金、信用卡、行動支付


餐廳的對面,就有遺跡群了,很適合吃飽來走走。這一區並沒有在復元町並的範圍,我們10年前造訪時也沒有來過,既然是再訪,當然就要好好補課啦!圖中是道路與建物範圍的遺跡,目前都以礎石的方式呈現。

這一區的建築物雖然沒有特別說明,但很有可能是寺廟群,尤其看到這個之後的可能性更高。這一個個在地面的陶甕,相當像是...

區域內還有一些井戶與灶的遺跡,看起來是生活區域。

以礎石保留的排水設施遺跡。

區域中央有一塊較大的說明板,標題一破就是「墓地群」。這裡挖掘出總數達2萬件的宗教物品,以及納骨的陶壺,但裡面的遺骨皆為嬰兒與幼童,一旁也有火葬場遺跡。當時對於嬰兒、幼童能有如此慎重的對待,是相當罕見的。

說明板的日文很多,但多國語言只有一句話,其他的就請自己掃QR code看看囉,很開心的是有我們的國旗圖案耶!

整個區域相當多的遺跡出土,無論是建物、井戶或是排水溝,可以想像過去人潮密集的場景。

離開此區,我們決定去看一下10年前看過的一乘谷城唐門近況。途中看到以唐門為圖案的傳統與新式人孔蓋,其實在一乘谷城復元町並中也有一張水道卡,但我們當時還沒有熟悉查詢系統,所以錯過了(扼腕)。

我們往南騎一段車,把車停在復元町並北入口旁的停車場,發現一乘谷現在人氣居然這麼高,整個停車場都是滿的。過個馬路,來到唐門這一側,橫跨一乘谷川的「親方橋」前,插滿了朝倉家家紋的旗幟,比起10年前更有戰國的FU。

熟悉的朝倉氏館西南角土壘與水堀。

唐門前的廣場也放上了嶄新的說明板,以前只知道這片廣場是馬場,原來是稱為「犬の馬場」的場域啊,四代朝倉孝景,在京都來的客人面前,於此舉行了「犬追物」活動,這是騎著馬追趕奔跑的狗並以箭射擊的類狩獵活動。請安心,箭頭都有特殊處理過,不會真的傷害狗狗們(據說啦)。

終於,我們來到了10年前同樣的唐門前,土壘上也插上了之前沒有的旗幟,櫻花樹不似10年前的綻放,但好像又長高了不少,很健康的樣子。

左側的石垣與土壘,土壘上的灌木,10年經過如出一轍,還是修剪的這麼整齊啊。

剛剛說,一乘谷城現在人潮超多,但照片怎麼都沒人呢?那是因為刻意閃掉的畫面啦,看!我們拿腳架自拍的話,就閃不掉進進出出的人啦,拍了三次,這張已經是人最少的了,不想再拍了😓。

很美很有意境的唐門,但人潮真的閃不掉了,馬上回歸現實。

不但人變多了,連水堀中的鯉魚也都變多了,10年前只有幾條在其中悠游著,現在已經是一大群了,一旁還有販售魚飼料,難怪每隻都胖嘟嘟。

唐門內就是朝倉氏館跡,過去曾有十幾棟建築物與大型的迴遊式庭園,迎來幕府將軍足利義昭時,就在南側一角的主殿與會所,還有宴會與儀式的舉行。

從內部往外看,那櫻花樹真的是越來越壯觀了,真想再來看一次櫻花季的一乘谷,不過,應該也會是滿滿的人潮吧。

仔細一看,才發現土壘上插著的旗幟是朝倉家歷代當主的名字,朝倉氏的輝煌,在400年後的今日重現。

唐門的遠景,這個畫面我們10年前也拍過,是一個人都沒有的畫面,現在此時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離開唐門,我們繼續往南一點,想看一下一乘谷城町並的另一個入口「上城戶」。往南約650公尺處,可以看到一處高土壘,這裡就是上城戶的位置,從上城戶至下城戶,長1.7公里的區域,就是一乘谷城過去的範圍,也因為租了自行車,我們才能輕鬆的來回兩地。

高土壘的對面,也有與下城戶同款的大石碑。

回程時,經過一乘谷餐廳北側約300公尺處,還有「朝倉景鏡館跡」的遺跡,這占地廣大,超過5,000平方米的區域,就是朝倉義景之弟朝倉景鏡的屋敷跡。原本地位僅次於義景的景鏡,因為在信長征伐戰中,拭殺哥哥投向信長,也被認為是反骨的代表人物,遺跡中出土大量的生活物品以及天目茶碗,顯示景鏡家原本的繁盛。

結束了一乘谷城遺跡後,我們騎車回博物館,還完車開始參觀這嶄新的設施。博物館共有兩層樓,不要看平面圖好像簡單,其實展示室都超大。我們預留1.5小時細細瀏覽,其實有點趕,建議可留2小時比較餘裕。票價700円,但使用大河劇館的參觀證明可以得到割引(現已無)。

入場後,可以先看一段影片,這是朝倉家從堀起到衰亡的故事。原來朝倉家崛起於越前守護斯波氏的東西軍之爭中,元龜之亂後打下基礎,使朝倉氏統治越前達百年之久。

看完影片,發現後方掛上了來館30萬人達成的布條,真的太厲害了,開館不到三年就有這麼多人來參觀,一乘谷真的不一樣了。

一樓還有大型的一乘谷地區的介紹,從實景空拍照片(下),到區域內的景點(中),以及一乘谷的挖掘調查年表(上)。

一樓最大範圍的「遺構展示室」,保留了石敷遺構的挖掘現場,並以影片的方式說明。

2樓的基本展示室,這裡展出許多調查成果以及出土的文物,首先看到就是稱為「紺搔」的陶壺,這跟剛剛在遺跡中看到的嬰幼兒遺體壺有點像,不過「紺搔」的正確用途是染布的工具,應該與墓地群中的不太一樣。

一般展示室皆可拍照,出土文物琳瑯滿目,許多生活用品、商家工具,除了文物本身外,也以繪圖生動地表現出過去生活的樣貌。

展示室中還有整個一乘谷町並的模型,下方還有說明依據出土文物,判斷各種商家過去的樣貌。

其中這個「獅子目貫」,是博物館中的明星展示品,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純金打造的獅子目貫,適用於刀具的裝飾,出土於寺院跡附近,有可能是刀裝工房所有,雖然不大,但雕工相當細緻,是400多年前的精緻工藝。

朝倉氏因為有京都清水寺的信仰,因此在清水寺中有奉納「朝倉長光」的寶刀,博物館中的是摹寫物。下方則有遺跡中出土的刀具,沒有出土真刀,有點可惜啊。

在一般展示室的裡面,有一間「朝倉館原寸再現室」,這裡以真實比例復原了朝倉室館的一部分,可以一窺朝倉氏繁盛時期的華麗建築。

復元的建築為主殿,也就是武家宅邸的主屋,通常兼具生活空間與儀式場所,根據「朝倉始末記」記載,也稱為「寢殿」,可以看出朝倉館內的古典風格,招待足利義昭的宴席,也可能在這裡。


除了長廊與屋簷,也復原了大名之間,這寬廣達24疊(12坪)的房間,正是朝倉氏當主的起居間,真的很寬敞。

一旁還有裝扮體驗,不過我們這時已經快接近關館了,就無法穿著朝倉氏的服裝來假裝一下400年前的樣貌。

著裝完可以在朝倉氏家紋面前合照,蠻棒的耶。

寢屋會延伸到庭園的流水上方,這樣的設計蠻平安時期的,這裡也以假庭園示意。

還有一個特別展示室,這時的企劃展是「蹴鞠」(踢球遊戲),朝倉義景自比公親貴族,也有一身蹴鞠好功夫,因此我們造訪的這個時期,特別室裡展出的就是戰國時期的各種蹴鞠文化,可惜全程禁止攝影。回到一樓,臨走前發現了居然有這麼大一區的蓋章區,共有11顆印章,有朝倉家紋、一乘谷唐門、義景花押(簽名)、博物館紀念章等,除了個別蓋,還推薦可以把圖案組合起來的創意蓋法唷。

因為還要趕去大野,我們領了行李,再推到一旁的一乘谷駅,這時才發現,雖然是小小的無人站,但車站的圍籬上也很有心的使用了朝倉家家紋「三盛木瓜」紋。

一面一線的九龍龍線一乘谷駅,就在鄉野間靜靜地佇立著。

一節車廂的列車進站,再度把我們帶離這曾經沉睡400年的遺跡,這次補了不少課,也對人氣高漲的一乘谷城可以吸引這麼多人前來探訪感到欣慰,下次再來,希望是雪季或是再看一次唐門櫻花的淒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