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澤最美的兩大茶屋街🏮
這趟行程雖然從小松進出,但一開始跑去富山,大部分時間都待在福井,想說還是留給同為石川縣的金澤最後一晚吧!由於10年前的金澤只有在白天的時候前往知名的「東茶屋街」,距離不遠的「主計町茶屋街」則是完全沒有踏入,這次利用傍晚就抵達金澤的機會,要再來探訪這兩條茶屋街的景色。
金澤因為加賀百萬石的繁榮,發展了許多傳統工藝與工業,政經往來頻繁的刺激下,造就了「招待文化」,藝妓表演、茶室等都是這個文化下的產物。金澤自江戶時期以來,有三條街道成為主要的茶屋文化聚落,最有名的是「東山東」(現稱為「東茶屋街」),南北長130公尺、東西180公尺,是金澤現存規模最大的茶屋街,範圍內約140棟建築被指定為「國家重要傳統建造物群保存地區」,也是金澤最常出在各大媒體的畫面之一,最有名的重要文化財茶室「志摩」,就位於此。
而距離「東茶屋街」僅200公尺距離,跨越南側的淺野川來到對岸「主計町茶屋街」,這裡過去是加賀藩士富田主計的住宅,江戶末期、明治初期發展成茶屋街,沿著河岸長120公尺的堤岸旁,有不少的料亭與茶屋,與東茶屋街相同,被指定為「國家重要傳統建造物群保存地區」。由於東側隆起的小丘,連接主計町茶屋街的巷弄還有著兩條坂道「暗坂」與「明坂」,加上文豪「泉鏡花」常以此地入書,使主計町茶屋街有著一股神祕的氣息。
「西茶屋街」則位於金澤城的西南側,與位於東北側的「東茶屋街」、「主計町茶屋街」距離約3公里,是三大茶屋街中最小的,但因目前仍在營業中的藝妓屋、茶屋是最多的,故此地的藝妓數量也最多。雖然也是江戶末期開始發展的,但現有建築物大多為大正時期所建,僅「西檢番事務所」為登錄有形文化財,文豪島田清次郎故居則規劃為「西茶屋街資料館」,原本計畫隔天,也就是返台當天的早上前往西茶屋街走走,但因天氣轉差下雨,為了避免趕機意外,我們果斷的放棄了西茶屋街,這次就僅相鄰的兩大茶屋街景色為主,西茶屋街有待未來再會了。
延伸閱讀,10年前的東茶屋街和服體驗 https://hidejellyfish.blogspot.com/2014/04/day4.html
東茶屋街
地址:石川県金沢市東山町一丁目
交通手段:「JR金沢駅」,轉乘「JR西日本巴士」至「橋場町.ひがし茶屋街」,步行260公尺
營業時間:街道24時,各店不一
所要時間:1小時
前往東茶屋街,可以在金澤駅東口的5番巴士乘車處,搭乘JR西日本巴士前往,由於手上持有JR西日本的北陸PASS,在金澤市內可以搭乘JR西日本巴士不用另外付費,是相當好的解決方案。如果沒有持有PASS也可以利用周末假日運行的市內循環巴士,以100円車資前往主要景點,但不包含東茶屋街。
搭乘4站,約8分鐘的時間,抵達下車站「橋場町.ひがし茶屋街」,下車站就位於大正12年建造的登錄有形文化財「淺野川大橋」橋頭。
下車後還要過橋才能前往東茶屋街,站在橋上往西看去,左側的一排老屋,就是主計町茶屋街了。沒想到在東茶屋街下車,其實離主計町茶屋街比較近啊。
不過我們還是先往東茶屋街走吧!走進東茶屋街的入口,馬上可以看到刻意作成舊卷軸斑駁樣的案內板。說明了原本在淺野川、犀川兩大橋邊原本就林立了許多茶屋,西元1820年加賀藩特別許可淺野川附近開設東茶屋街,犀川附近開設西茶屋街。茶屋建築的特色為一階有面對街道的格子窗與座敷席,二樓則是挑高的屋簷與緣側,從幕末保存至今。黃昏的時期還可以看到藝妓穿梭,笛聲與三味線交錯的樂曲譜成的茶屋風情。
東茶屋街現今的許多老宅都可以看得到格子窗與挑高的二樓。但許多店家已經不是茶屋,而是和菓子店、名產店等。
長180公尺的主要街道,就是東茶屋街的經典畫面,這一天雖然也是陰天,但已經比10年前的小雨來的好了,一年有一半以上是雨天的金澤,真的無法奢求有藍天為背景的好天氣啊。
緊鄰著的老屋一棟接著一棟,是全日本尤其在大都會市中心相當少見的。
10年前也造訪過的志摩(上),一定要再合照一下。還有難得的空景(下)。
也有以觀光客為導向的藝妓表演場地,重新裝修的二階,新到有點突兀。
老屋間的小巷弄也很有味道。

這棟黑色的建築物相當帥氣,二階還有玻璃窗,似乎可以從二階窺視茶屋街道的景色,是蠻特別的設計。
屋簷(上)還有梅缽紋(與前田加賀梅缽略有不同)。原來這棟建築名為「懷華樓」,是東茶屋街中最大級的茶屋(下),板上還說明了東茶屋街雖然設立於西元1820年,但在西元1831年廢止,西元1867年再度恢復,設立之初的建築,如「志摩」、「越濱」都是明治至昭和初期的珍貴建築。
9~19點是汽車禁止進入的步行區,遊客可以安心漫步,難得的陽光從西側灑入,蠻舒服的。
有鑑於上次造訪時只走了主要的180公尺街道,這次走到東側底後,往左轉的北邊走,這裡仍然屬於東茶屋街的範圍,稍微彎曲的街廓,老宅與一旁的柳樹形成不輸主要街道的畫面。
東茶屋街主要街廓入口的這棵柳樹茂密的很有意境,不過周圍一直都有遊客,神奇的是傍晚6點一到,遊客們突然的"啪"的一聲大家都消失了,我們居然可以在前一刻還滿是人潮的場景中拍到空景,實在很神奇。
在東茶屋街入口還可以看到古繪圖、明治時期照片與剛設立時的古地圖。
茶屋街周邊的街廓,雖然不是完全的保存區樣貌,但也是很昭和的懷舊風。
位於東茶屋街西側的「円長寺」,是前田三代利常鷹狩時曾經休憩過的寺廟,利常逝後,寺中因為這個機緣供奉了利常的牌位,因此獲得了加賀梅缽紋的使用許可(下),現在的本堂(上)建於西元1865年,也是頗有歷史。
從東茶屋街往主計町茶屋街的方向走,這間「味の十字屋」名產店也被兩棵茂密的柳樹包圍,頗像兩隻守護的小精靈,很有趣。
一旁的米澤茶店,創業於西元1875年,專營加賀棒茶,也是超有味道的老宅。
我們先走淺野川的右岸,從對岸遙望主計町茶屋街,三大茶屋街中只有主計町茶屋街可以看到這樣的河岸風光,要不是遠方有那一咪咪的水泥建築,真的會懷疑這景色是不是還在江戶呢!
右岸這裡有一座錢湯「くわな湯」(桑名湯),網路評價很高,似乎也是頗受當地人喜愛的場所。
有煙囪,有木柴置放場,應該是傳統燒柴火的錢湯,沒想到金澤這邊也有呢。查了一下,西元1927年創業,也是有快百年歷史了。
繼續往西,可以看到一座木橋「中の橋」,以優美的弧度橫跨淺野川。
「中の橋」只有行人可以通行,走在橋上也可以眺望淺野川大橋與一旁的主計町茶屋街,左岸側的橋頭,則有「秋聲のみち」(秋聲的街道)字樣,可惜我們是夏天來。
走過中の橋來到左岸,主計町茶屋街的說明與東茶屋街類似(上),但增加了明治後期,多了三階建築的樣貌,比起東茶屋街階是二階建築有所不同。橋附近還有「金沢城 西内惣構 緑水苑内遺構」(中),這是前田家二代前田利長命高山右近於西元1599年所築,包含堀與土壘,是金澤城的防禦措施,平成21年(2009年)調查完成。而為了活化這個區域,設置了「主計町綠水苑」的池泉迴游式庭園(下),成為今日的樣貌。
遺構的土壘與前方的堀。沒想到在茶屋街也可以看到百大名城金澤城的遺構呢。
還可以看到部分的石垣,不過爬上階段,除了可以看到上層的石垣外,沒有太特別的景色,也看不到茶屋街。
往遺構的東側走,就可以走進主計町茶屋街了,來感受一下這邊的氛圍吧。
這邊的建築變化比較多樣,旅宿的數量不少,而且因為面對河岸,許多二階都有大面可開落地窗(上),三階的建築也可以在這邊看得到(下),查了一下,住宿可不便宜呢,不過有些有提供包棟服務,家族一起入住也是蠻不錯的。
也有看起來很有味道的料亭。而且傍晚走在這邊,真的很有味道,到處都飄散著料理的香氣,逛著逛著肚子不自覺地餓了起來啊!
從小巷弄中走入,是更有味道的主計町茶屋街,這棟規模較大的老宅是主計町事務所,同時也是主計町茶屋街的公會,是棟很有韻味的建築。
同時也是主計町藝妓公會的事務所,雖然掛著暖簾,但似乎沒有對外開放。
在事務所旁的階段,就是主計町茶屋街著名的「暗がり坂」(暗坂),兩側的深色木造建築、加上彎曲的階段、後方茂密的樹林都遮蔽了光線,因此小說家五木寛之,將之命名為「暗がり坂」。據說這條路也是當年富豪們偷偷會見藝妓的道路,因此刻意營造隱密的感覺。
蜿蜒的石階段,配上黃昏的燈光,可以想像當年偷偷跑去找藝妓的那個畫面。
爬上暗坂,小丘陵上的是「久保市乙劍宮」,可以祈求家內安全、交通安全、商業繁盛,也是保佑主計町的在地神社。
神社後方的大馬路「新町鏡花通り」旁,還有文豪「泉鏡花紀念館」,這是泉鏡花的生家,目前做為資料館對外開放。
我們從相隔73公尺的東側另一條路下坡,準備回到主計町內,坂道入口的不知道是民家還是店家,宅邸連同小庭園都整理得相當美。
沿著階段下到主計町的小巷,這裡的巷子比起暗坂又更窄了,也是相當有氣氛。
這條石階梯坂道,名為「あかり坂」(明坂),比起一旁的暗坂,稍窄也沒那麼彎折,同樣是小說家五木寛之所命名,是為了紀念泉鏡花「明かりをともすような美しい作品」(能照亮世間的美麗作品),並取「上がり坂」(向上的坂道與光明的坂道諧音)的諧音而成的。即使入夜了,明坂還是有很光亮的照明,或許是刻意的吧。總之,這兩條坂道,暗坂與明坂也是主計町茶屋街最引人入勝的地方。
主計町茶屋街的對面,隔著城北大通り,還有一座橋場町鐘樓,也是很有江戶時期的風情。
在淺野川大橋頭,也就是主計町茶屋街入口處,還有一座「今越清三郎翁出生地」石碑,原來這是金澤知名的明治、大正時期金箔職人的紀念碑。
天色再暗一點後,主計町茶屋街的老宅亮起了燈光,夜裡的繁華才正要開始呢。
大正時期建造的淺野川大橋,也是座美麗的石造三連拱橋,夜裡的燈光照映下,也是很有浪漫的情懷。
燈火通明的旅宿內,不知道今天有沒有人住呢?也好想住上一晚啊!
主計町茶屋街
地址:石川県金沢市主計町
交通手段:「JR金沢駅」,轉乘「JR西日本巴士」至「橋場町.ひがし茶屋街」即到
營業時間:街道24時,各店不一
所要時間:1小時
因為想看一眼完全入夜的景色,我們又走回了東茶屋街,即使是周六假日,夜裡的街上竟空無一人,令人訝異卻又令人讚嘆這份美。
隨著料亭的燈籠亮起,屋內隱隱約約傳來的歡笑聲,或許愉悅的場景都在裡面,我們外人只能好好的享受一份孤寂。
但這樣其實蠻好的,我們喜歡沒有遊客的茶屋街,可以更能想像自己就徜徉在百年之前的街道上,少了現代的進步與喧囂,老靈魂大概就是如此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