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續百補章,三訪的「富山城」😂
富山城,2014年櫻花季、2017年楓葉季都有造訪過的古城,為了補續百名城的章,我們三訪了。雖然說是對富山城並不陌生,但前兩次沒有好好介紹,留到這次才算是正式攻城啊。還好富山城距離車站並不遠,用走的都可以到。這座位於富山市內的公園古城,雖然沒有殘留太多遺跡,現存敷地面積也不大,天守閣也是模擬的建築,但在僅存的一段石垣與復元的護城河下,仍然呈現美麗的古城風貌。尤其是櫻花季時,與一旁的松川連接,是富山市賞櫻的重點區域。
富山城可以追溯到西元1543年,越中守護代神保長職為了確保越中東部的領地,令家臣所築。西元1560年時,神保氏不敵上杉謙信而敗走,之後的15年間,成為上杉的領地。西元1578年趁著上杉謙信驟逝,織田軍的齋藤利治攻下富山城,由神保氏回任城主。西元1582年,親武田勝賴的一揆軍襲擊富山城,神保長住不敵被囚禁,織田信長改以旗下猛將佐々成政任城主,成政開始對富山城進行大規模的整修,本能寺之變後,因緣際會讓佐々成政與秀吉對立,西元1585年秀吉親率10萬大軍包圍富山城,富山城受到嚴重的破壞,成政也因此開城投降,被貶至大阪城的閒職,西元1587年因九州征伐戰立下戰功受封肥後(現今熊本),但因急忙進行檢地而引起國人暴動,無力鎮壓下,被秀吉賜死,身受信長信任的成政就這樣草草結束了一生。
而富山城在成政被貶後,成為前田家的領地。但因富山城遭遇嚴重損壞,前田利長以金沢城為加賀藩主城,利長在退位後曾短暫至富山城隱居,並重建富山城,但西元1609年的大火讓富山城付之一炬,西元1639年,當時家督利常封給次子前田利次10万石,並成立富山藩,西元1661年得到幕府許可,再度重建富山城、整備城下町,對北陸街道進行維護,當時得到了興建天守、櫓3棟、櫓門3棟的許可,但卻沒有留下天守閣、櫓的興建資料與古繪圖,天守台石垣的挖掘調查中,發現了土台的工事痕跡,但石垣的工事並沒有被發現,因此認為天守閣應該沒有被建造。富山城至西元1871年廢藩制憲止,都是前田家的領地,西元1953年,以彥根城與犬山城作為參考,重建模擬天守成為鄉土博物館,至今亦已71年,故被列入「登錄有形文化財」。目前富山城保存的面積,僅當時的六分之一。江戶時期由舊神通川北岸看向富山城的話,城池就彷彿浮在河川上面一樣,因此也被叫做浮城。(資料整理自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富山城之春櫻
https://hidejellyfish.blogspot.com/2014/04/day5.html
地址:富山県富山市本丸1-62
電話:076-432-7911
交通手段:「富山駅」,步行1公里,或搭乘「富山電鉄」至「丸の内」
沿著主要幹道「城址大通り」走,通過松川後,會先看到一棟天守式的建築物,這是位於富山城公園東北角的「富山市佐藤紀念美術館」,這是建於昭和36年(西元1961年),為了紀念富山縣砺波市出身的實業家兼茶人佐藤助九郎而開幕的美術館。建築物造型與天守閣相似,很容易被人誤會成富山城天守啊。
景雲橋的左手邊,則是富山藩2代藩主前田正甫公之像。前田正甫是以古錢收集家聞名的文化人,也是振興富山藩、開啟富山賣藥事業的始祖。傳聞在江戶參勤交代的正甫突然看到肚痛的某個大名,便拿出家鄉富山調製的「反魂丹」給對方,服用後馬上就不痛了,此舉引起了所有大名的注意,紛紛要求富山藩至領地賣藥,富山反魂丹因此聞名全國,都是前田正甫的功勞。
在前田正甫公之像旁,有一棟茶寮「本丸亭」,原本為飛騨高山的永田家在明治中期所築的茶室「碌々亭」,於昭和23年移築至富山,平成17年(西元2005年)由佐藤家捐出,平成25、26年(2013、2014年)移築至此,並有所增築。茶室內有武者小路千家第11代一指齋的匾額,是明治時期千家關聯的重要茶室。目前也開放各種活動的舉辦。
本丸亭旁,就是佐藤紀念美術館的正面。如果沒有入口處的那一面石牆,右手邊的石垣與土塀,後方的破風望樓建築,真的很像天守閣的建築物啊。
美術館前方則有另一座比較大的池塘,這裡是本丸御殿庭園跡,現在也整備成池泉迴游式庭園的樣貌,假山、瀑布、水池、奇石,前方還可以看到富山城模擬天守,如果沒有中央那棟高樓建築的話,江戶時期藩主看到的景色是不是就是這樣啊?
不過我們突發奇想的是還沒有開始入坑的「水道卡」,這是日本全國上下水道局所發行的彩繪人孔蓋卡片,在各地觀光景點或水道局可以無料索取,我們本來一直沒有入這個坑,但這次偶然的經過,突然想到,續百名城跑完了,還要收集什麼呢?既然這邊可以領取水道卡,那就先拿吧!果然,不拿則已一拿上癮,我們決定!開始入坑水道卡的收集!從我們最喜歡的富山開啟第一張,也是蠻不錯的。富山市的彩繪人孔蓋圖案是白岩川橋與櫻花、花火的美景,真想看看實景呢!
案內所的南側,也就是富山城的東入口處,有一座「千歲御門」,這是西元1849年由10代藩主前田利保所築的千歲御殿正門。是一棟由櫸木構成的三間藥醫門,同型式的門為東京的東大赤門,是富山縣唯一保存下來的江戶時期城門。原本位於「城址大通り」東側,明治時期移走後,於平成18~20年間移回富山城內,現被指定為「富山市指定文化財」。
比較神奇的是千歲御門的後方,可以看到右側的石垣變成叫新式的切入工法的布積,與左側有很明顯的不同,不知道是不是後世整建後的石垣呢?
走進千歲御門,好久不見的富山城天守閣(富山市立博物館)又出現在眼前了,望樓型3重4階的模擬天守,唐門破風、千鳥破風、附櫓(小天守),許多元素都用上了,是一座有點複雜的鋼筋水泥建築物。事實上,富山城很有可能並沒有天守閣存在過。
天守閣旁,有鐵欄杆圍繞起來的區域,原本以為是保護裡面的枝垂櫻,沒想到居然是乘馬攝影的地方呢,可以騎在馬上,以富山城為背景拍照,好像蠻讚的耶,只可惜應該是假日限定,今天並沒有這樣的服務,殘念。
還有一座看起來頗有年代的石燈籠,以及與佐々成政有關的歌碑。
這裡又再次說明了富山城的石垣都來自早月川與常願寺川的河床石,且切入野面積是西元1605年前田利長所築,打入布積則是西元1661年前田利次所築,並分布在南側的鐵門附近,兩種石垣都是現存石垣。南側鐵門的布積中,還有巨大的鏡石共五處,這是彰顯城主權利的象徵(上),此處也展示了城內使用的石垣類型(下)。
前方三顆帶有柱穴的,則是二階櫓門礎石。
我們先繞行天守閣一圈吧,入口處右側的長屋看起來蠻窄的,是過去「御鉄門」的位置,原本應該連接門櫓,但從模擬天守延伸過來的部分並不長,有點像是中途切斷的感覺,蠻有趣的。
御鉄門與天守閣呈現L型,讓進入本丸的路線呈現枡型,易於防守。
御鉄門對面的石垣中,有一顆鏡石,不過屬於瘦長型的巨石,與印象中的鏡石有點不同。
御鉄門石垣中的鏡石,雖然不算相當大的等級,但也等同於10~20顆一般石垣的大小,這樣的鏡石有5顆。
走過御鉄門的通道,這是本丸大手口,前方有兩棵松樹,就像是衛兵一樣的守護著本丸。
穿過護城河來到富山城南側,這裡是過去二の丸的區域,前方有一張富山城址新舊比較圖,可以發現富山城原本的範圍要再往南延伸三倍的距離,東西兩側分別還有東出丸與西出丸,北側的神通川支流,過去還流過現在富山縣廳的位置,不過看來河道大部分已經被填平,取而代之的是現在的松川。
天守閣南側的正面,可以看到2重與3重間的唐破風,其實是隱藏的3階,1、2重間的千鳥破風,則只有單邊,加上右側延伸出去的長屋,窗戶的格式又與主天守不同,真的是有點奇妙的設計耶。很像樂高拚剩下來的材料組合而成的感覺(個人意見)😂。東側的水已幾乎乾涸,露出一顆顆的小石,不知道是什麼用途。
天守閣右側的樹叢,發現了一群嬌客,原來許多白鷺鷥在這裡成家立業,大伙嗓門蠻大的,非常熱鬧。
時間有限,我們還是得進天守閣蓋章+參觀,天守閣(鄉土博物館)的入口位於主建築物的付櫓,並不是典型天守閣建築物入口的位置,很有可能是要避開現存石垣的構造而設計的。
建築物本身為西元1953年因為富山市舉辦產業大博覽會的契機,希望在1945年富山大空襲,大半市街地被摧毀之後,建立一紀念性的永久建築物而決定興建的。利用富山城本丸御鉄門石垣上興建鋼筋水泥天守閣建築物,並參考彥根城、犬山城的外型,設計3重4階主天守與2重2階小天守。在博覽會結束後,成為富山市鄉土博物館開展。平成27年(西元2015年),因為天守建築物已62年,以戰災復興時期代表建築物的名義,申請國登錄有形文化財,意思是我們上一次造訪(2014年)時,還沒有這個身分呢。
館內主展區皆無法拍照,除了有富山城、富山藩的文物歷史展示外,還有富山產業、經濟發展的介紹,內容相當豐富。1樓可拍照區域則有天守閣使用過的瓦片、鬼瓦(上),初代富山城鯱魚(中),以及登錄有形文化財的銘牌(下)。
在1樓的受付附近,就可以看到富山城的蓋章處。在印章的上方,看到一張來自城郭協會的告示,其中第一條寫著「如果蓋章處位於有料區域內,請勿要求無料蓋印」,畢竟印章的管理,也是需要心力與費用的,希望大家可以遵守。
進入禁止拍照區域前,主要展示室的地圖是可以拍照的,位於2樓的四間主要展示室,分別展出富山城研究、中世富山城、近世富山城、近現代富山城址四個主題,另外還有不定期的企畫展。我們這時的企劃展是富山武具,許多曾使用過的富山武士的武具,呈現在眼前,但可惜不能拍照,真的很容易看過就忘了😭。
雖然是二訪富山城天守閣,但因為10年前參觀時也無法拍照,真的已經完全忘記展示內容,重看一遍的狀況下,就是又花了近一小時的時間看展,真的很想呼籲全國各地的博物館,就讓我們拍照吧,不然健忘老人真的都不記得看到的東西了😰。從富山城西南側離開的我們,在這邊遇到了「城址公園」的招牌,可惜角度與樹的遮蔽,無法讓它與天守閣合影。
隔著南側的道路遠眺富山城天守閣,由於天守閣使用的御鉄門石垣不高,使得建築物本身看起來有點迷你,不過角度喬好,還是有機會拍到路面電車"衝撞"天守閣的有趣畫面。
為了回到富山站省一點腳力與時間,選擇搭乘富山鉄道線環狀系統,這次遇到一台看起來年代相當久遠的路面電車,比起嶄新的車輛,我們比較喜歡這種。
雖然是三訪富山城,但意外地把春夏秋的富山城都收集完了,下次冬天再來一次好了,看看雪化妝的富山城,應該也很美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